观音灵签:第五七签吉凶:中签典故:董仲寻亲宫位:丑宫诗曰说是说非风过耳好衣好禄自然丰君莫记取当年事汝意还如我意同好衣本作好交好指珍惜签语此卦孩儿见母之象诸事贵人大吉也解签所用谋望皆大欢喜从公用力如子逢娘家宅不安自身平平求财顺交易成婚姻合六甲女行人阻田蚕就六畜损寻人难公讼宜和移徙守旧失物空疾病祈福山坟吉故事董仲寻亲或指董永之子董永卖身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流寓孝感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日后无钱还当以身作奴葬毕其主要董永日取柴一担汲水四担锄田六七亩辛苦难当一日上山砍柴倦睡皇天见其孝行即差仙女下凡为婚董永醒来见女恐是妖精女拦曰吾无父母又无依欲结为夫妇董永见其凄凉带女回归主人责董永拐带妇人祸及其主后暂留该女遍访四方家庭并无失妇人才允成亲董妇百日织得锦五十丈剪一半往市卖出得银赎脱董永身后将锦进敕封进宝状元仙姬曰天赐儿子三岁送还(仙女回天)后其子十六岁中状元衣锦还乡董仲寻亲董仲欲寻母至太白山找终见其母从签诗上来看,要你放宽心,不要沉郁和纠结在过去了的不快乐的事情上,一切向前看,未来会好的,你应当不要多去在乎一些是是非非的杂事,要以全新的资态向前朋友,请能详细点吗请回答您这第二个签很一般,观音灵签:第四九签吉凶:中签典故:王祥求鲤宫位:亥宫诗曰天寒地冻水成冰何须贪吝取功名只好守己静处坐待时兴变自然明签语此卦水结成冰之象凡事不用枉求也解签水结成冰冰消成水若是营谋到底如是这个签,说的是现阶段时运不济,水结成冰,所以应当静守等待,小心应对,保全基础,忍耐自强,等待春天到来还有,到庙里求签本身来说是不错的,不过不要经常去求,只有遇到急事才去求一下,一般情况下三个月以上或半年才宜求一次,而且求的时候一定要毕恭毕敬诚心才可以,还有,求到签尤其是比较不好的签时,也不要太认真,因为所谓的解签并不一定很准,还有,签对应的内容应当主要与你在庙里求签时所祈祷的事情相对应,而并不是象解签那样面面俱到,这一切你自己去把握,记住,事在人为,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才是人生航船的唯一舵手,没有第二个所以古人在对待求签占卜上,孔子说:不占而已矣,就是说,占卜,还是不占算了
我发现一首诗词一旦出成高考模拟题而且又不是很有名就很难找到赏析了,哪位高人帮帮忙。
留春令·咏梅花【年代】:宋【作者】: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内容】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沿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
故梦劳诗苦。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鉴赏】:咏物词在南宋时已发展成熟,周邦彦人称“缜密典丽”,“富艳精工”,史达祖继承了这种创作风格,而其除了字锻句炼外,又使情景融合无际,更加浑融。
上片写溪上月下赏梅情景。
词人自号梅溪,作词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爱梅之情可见一直很深。
他曾往好友张镃(功甫)南湖园中赏梅,《醉公子·咏梅寄南湖先生》云:“秀骨依依,误向山中,得与相识。
溪岸侧。
……今后梦魂隔。
相思暗惊清吟客。
想玉照堂前、树三百。
”诉说与梅花溪畔相识,钟爱情深,别后梦魂相隔,相思暗惊,弄得多情鬓白,剪愁不断,沾恨泪新。
这首《留春令》在词意和感情上与此极为相似,由词意可知词人是大约在春天的一个傍晚来到梅花溪的。
此时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见那梅树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银光素辉,清奇幽绝,分外动人。
可是,那梅树梢头却因暮色尚未散尽,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胧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
这情景对一心赏梅,爱之情深的词人来说,自然是很扫兴的,心中不觉浮起难以抑制的怨愁,显出百般无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骚雅之笔写出两句奇妙的词句:“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前句写情,后句写景,情由景生,妙合交融。
其中“挂愁”很是形象,也是词人爱用的字眼。
他曾在《八归》中说:“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
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这“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八个字,清辞奇思,深得词家三昧。
姜夔说:“邦卿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
”就此而论,实在是恰切之评。
过拍两句:“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写词人月下徘徊,愁思难释的情景。
暮色已浓,明月倒映,把一涓春水照得上下透明,打破了溪上昏暗的暮色,仿佛一切都无所隐匿,连词人的满怀相思也没有可安顿的地方,真个是“寸心外,安愁无地”,闲婉深曲的细腻感情在低低的诉语中得到全面的吐露。
“春月”,一作“春水”。
水字不如月字。
用月字,既写月光月色,又映带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见。
句中的“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
松“四季常青”;梅“傲雪挺立”;竹“宁折不屈”。
南宋时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图称为“岁寒三友图”。
冬季是万木皆凋落时节,而松、竹、梅在严冬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因此比喻友情长存的意思。
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
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门洞。
“岁寒三友”缘起苏东坡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
然而,它们究竟源于何处,具有甚么样的意指却很少有人知道。
原来,岁寒三友还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
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
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
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
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
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
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
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
赞美郁金香的句子,你像一位亭亭的美人,穿着紫色的裙子在风中婀娜的舞蹈。
《客中行》——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己亥杂诗》——唐·龚自珍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偶呈郑先辈》——唐·杜牧不语亭亭俨薄妆,画裙双凤郁金香。
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宫词》——五代·花蕊夫人安排诸院接行廊,外槛周回十里强。
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
答熊本推官金陵寄酒》——宋·王安石郁金香是兰陵酒,枉入诗人赋咏来。
庭下北风吹急雪,坐间南客送寒醅。
渊明未得归三径,叔夜犹同把一杯。
吟罢想君醒醉处,锺山相向白崔嵬。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唐·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玉钗翠羽饰,罗袖郁金香。
《李员外秦援宅观妓》——唐·沈佺期盈盈粉署郎,五日宴春光。
选客虚前馆,徵声遍后堂。
玉钗翠羽饰,罗袖郁金香。
拂黛随时广,挑鬟出意长。
啭歌遥合态,度舞暗成行。
巧落梅庭里,斜光映晓妆。
清晨宝鼎食,闲夜郁金香。
《过汉故城》——唐·王绩大汉昔未定,强秦犹擅场。
中原逐鹿罢,高祖郁龙骧。
经始谋帝坐,兹焉壮未央。
规模穷栋宇,表里浚城隍。
群后崇长乐,中朝增建章。
钩陈被兰锜,乐府奏芝房。
翡翠明珠帐,鸳鸯白玉堂。
清晨宝鼎食,闲夜郁金香。
天马来东道,佳人倾北方。
何其赫隆盛,自谓保灵长。
历数有时尽,哀平嗟不昌。
冰坚成巨猾,火德遂颓纲。
奥位匪虚校,贪天竟速亡。
魂神吁社稷,豺虎斗岩廊。
金狄移灞岸,铜盘向洛阳。
君王无处所,年代几荒凉。
宫阙谁家域,蓁芜罥我裳。
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
在昔高门内,于今岐路傍。
馀基不可识,古墓列成行。
狐兔惊魍魉,鸱鸮吓狙狂。
空城寒日晚,平野暮云黄。
烈烈焚青棘,萧萧吹白杨。
千秋并万岁,空使咏歌伤。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长安古意》——唐·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
【原文】(张岱)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
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
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
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
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干将之铸剑于冶,与张华之辨剑于斗,雷焕之出剑于狱,识者之精神,实高出于作者之上。
由是推之,则剑之有光铓,与山之有空翠,气之有沆瀣,月之有烟霜,竹之有苍蒨,食味之有生鲜,古铜之有青绿,玉石之有胞浆,诗之有冰雪,皆是物也。
苏长公曰:“子由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凉,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
”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哉!【译文】(译者:江苏如皋彭兴年)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
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
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
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
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
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注:浮云静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注:嗅觉芳香、味觉五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
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
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错误极大。
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①。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②。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释〕①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
②六幺(yāo):古曲调名,又名《绿腰》,是曲调中声奇美者。
幺是小的意思,因为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而得名。
双调,九十四字,仄韵。
【简析】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
好一幅踏青赏春的图画!然而,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边、院墙内、高楼下。
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少女的欢畅、才是春天气息荡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经深锢墙内,故如今鼓荡而出,便分外使人感句一景,写船外的风光。
春意融融,烂漫人生在春日更表现出鲜美的活力。
“绿杨楼外出秋千”,将绿杨与少女叠入一个画面,赞赏与羡慕洋溢着鲜活的春情。
下阕写船内赏春遣怀的豪情,“君莫笑”,则明知已态反常而偏欲为之,倍增其“戴花”的感染力。
最后一句抒发作者内心万事不如意的郁闷。
全诗平易和畅,结构工整。
晏殊《浣溪沙》四首赏析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
美的极致——冰心散文《笑》赏析刘真福早在几十年前郁达夫就说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导言》)照此看来,冰心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素有定评的,她20岁时写成的《笑》就是这样完美统一的典范作品。
下面就这一作品的美学意义作一点分析。
一美的意蕴一、景色美现实的情景:雨后的月夜,清新,恬静,幽暗,构成“一幅清美的图画”,充满美妙的诗意。
“清美”是冰心作品的总体性的审美风格,也是本篇文章写景状物的特定风格。
这幅清美的图画,是安琪儿的形象得以浮现的背景,使爱与美恰切地融合在一起。
回忆的情景:五年前的一幕——古道、田沟、流水、绿树、湿烟、新月,十年前的一幕——茅檐、麦垄、葡萄架、海上明月。
两幅图画,看似轻描淡写,随意涂抹,细细品味,有形象,有意境,很富于匠心。
它们同样是清美风格的图画;也是作者与普通人作心与心的交流的背景,使爱与美恰切地融合在一起。
二、人情美作者在苦雨孤灯之后,开窗见到“一幅清美的图画”,心头荡漾着美妙的情意;回看屋里墙上,安琪儿抱着花,仿佛才降临人间,“向着我微微的笑”,作者感受到天使的爱,在人与神的交流中,心灵酝酿着升华,这是善的情怀,也是美的情怀;回想五年前和十年前的两个印象,在两幕雨后美景中,小男孩和老妇人都抱着花,“向着我微微的笑”,这是人间的最纯洁最友好的微笑,是美与善调和成的;最后作者领悟到三个微笑具有相同的含义,便感到心灵澄净,仿佛“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这同样是一种美好的情怀。
于此再细味“笑”的含义,除了“爱”之外,又可读出“美好”“美妙”的意义。
二美的赋形一、“率意”而精巧的结体本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1~3段为第一部分,写第一个场景;4~7段为第二部分,写第二、第三两个场景;最后一段写点明爱的主题。
线索清晰,层次井然。
苦雨孤灯,只身一人,意有所失,情无所寄,粗看像是闲情生活中一丝半缕感想的随意记写。
其实细读起来,除了能感受到崇高的爱和纯洁的美外,还能察觉行文结构的“率意”中的精巧。
文章起始“一幅清美的图画”,为安琪儿的出现作了铺垫;安琪儿的出现,又为后面两个来自人间生活的印象出现作了铺垫。
三个场景,都出现了“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句话,成为三个场景的粘连标志。
两次说“默默的想”,也成为粘连标志。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审美赏析_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武判官是其前任,诗人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全诗如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卷地”四字,先写胡地的风大。
“白草”,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它是西北地区是的一种草名,经霜草脆,故能断折。
“白草折”中,一个“折”字,不但表明了这里的风大,而且自然过渡到下句。
然而,在八月秋高之时,而胡地却已满天飞雪。
诗句中一个“即”字,不但表明从南方来胡地,看到这样的自然环境而感到惊奇,而且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这里的自然环境的恶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紧承上句写雪。
但诗人改变了一个角度,采用了另一种方式来描写其雪之大。
“忽如”不仅写出了胡地天气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更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在这一联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风”使梨花遍地盛开来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
“千树万树梨花开”喻指遍这里写出了军帐中的寒冷。
诗人没有抽象的说明,而是形象地再现,不但表现出胡地自然条件的恶劣,而且更表现出戍守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
再接着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宽阔无际的沙海,冰雪遍地;天气阴沉,乌云密布,这给人总是一种忧愁的感觉。
诗人由地而天,“百丈”、“万里”从数量上予以夸张,不但描绘出宽阔无涯的塞外景象,而且也表现出胡地的雪后的景观。
这一描写不但开阔了诗歌的境界,也为种繁弦和谐的场面,从而营造出了饯行的氛围。
在这里,诗人以不写代写,着墨不多,但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
下面视角又转入帐外。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送客送出了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然而,尽管风刮得挺猛,可是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原来红旗已被冰雪冻结了。
这里通过“红旗冻不翻”这一生动而有些反常的细节描写出天气奇寒。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在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表示颜色的词语如“雪”(白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所作的一首古体诗。
全诗从松的外形入手,赞颂了苍松的品格,表现了作者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整个作品诗画相融合,画面中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极好的背景;苍松挺劲,生机勃勃,带给人无限力量。
象征着画家本人的铮铮铁骨,抒发了他的凌云壮志。
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jiǎo)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què)高且坚,迥(jiǒng)干(gàn)春风碧云里。
译文您难道不知道,在严寒的季节,哪里去寻找芳草呢?(芳草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的人,也比喻美好的人。
“哪[2]里去寻找芳草”,可以理解为“到哪去找有美好品德的人。
)可是你再看,那松树高高挺立着,还是那么苍翠挺拔。
天地之间本不是刻意修饰的,万物最可贵之处在于保持质朴本色。
枝干挺直使山峰更加雄壮,天地中所有秀丽的景色都无法与它相比。
它饱经风霜和冰雪,千万年来不曾改变。
松树挺拔的身姿直插云天,拥护着天宫,那弯曲苍劲的枝干一直伸向碧空迎接春天的到来。。品诗“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
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
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该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本诗意境从浅到深、由形到神;结构工整,富有深意。
愚见松柏苍挺、真之贵,为我辈需之。
皖南黄山迎客松,展臂迎四海之宾,立身经万千风雨。
矗九州之颠,历磨难而不屈,居万山而不怯,故以为其松亦有坚强不屈,忍而不拔之性,实其为心有浩然正气,阳刚直上,不卑不亢。
又层云拥簇之象,吾当诚学佳品,取其高贵。
苍松怪石图题诗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
秀色无等伦。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