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互联网寒冬到来,在难以融资的今天,互联网公司的盈利能力成为活下去的关键。今天,本文将企鹅电竞和斗鱼TV的直播打赏及会员模式为例子进行分析,解析这套模式的构成、作用,如何为直播网站创造盈利。
简单来说,直播网站的打赏模式主要是通过用户充值虚拟货币,然后获得打赏礼物、会员服务和提升排行榜名次。从而使得主播和直播间其他观众瞩目,在某一直播间的地位提高,从而大幅提高存在感,为了继续得到这种满足感,就会持续消费,从而不断为网站创收。
目前直播平台的收入来源为礼物、广告、电商。
其中,礼物是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用户打赏礼物为主播和平台带来收入。
那么礼物的设计有哪些规律呢?
礼物价格,不同礼物有0元、1元、10元、50元、100块、500元、1000元、2000元,保证了不同消费能力的用户都能购买。
俗话说蚊子再小也是肉,1块钱的礼物既能满低消费人群的需求,也帮助养成用户的打赏习惯。
打赏礼物时,会在弹幕栏里出现礼物的提醒,同时某些比较贵的礼物还能在主屏幕触发各种炫目的特效。越贵的礼物越复杂,企鹅的“告白气球”礼物既有视觉特效,同时还能播放周杰伦的《告白气球》,虽然略微影响用户体验,但是对于烘托直播间的氛围作用很大。
当然,最重要的刺激就是主播的感谢,主播收到金额比较大的礼物,会迅速地在直播时念出打赏者的名字并发表感谢。这种方式给予用户极大的满足感,也是促进用户打赏的最大动力。相信平台对于主播也是有规定要感谢用户的大额打赏。
打赏的礼物名字来自于网络用语,比如:666,打CALL、不要怂,这些都是网民们经常接触的词语,使他们产生亲切感。
某些昂贵的礼物一般名字会取得十分酷炫,比如:“至尊王者”、“闪电超跑”,也很符合土豪们的身份。
在打赏礼物时,除了一个一个送,系统还会有一次赠送88个、520个,1314个的选项。
很明显,这个设计也是为了土豪服务的,就相当于现实中送人9999朵玫瑰花一样,特殊的数字会使打赏这一行为更有气势。同时,也更好为平台创收。
主播专属礼物是专门为主播量身打造,会选取与主播有关的元素,例如:主播的卡通形象,主播喜欢的美食等等。
不过只有粉丝很多的主播才有这种待遇,这也体现头部主播对于直播平台的引流和变现能力
会员体系是直播平台建立用户粘性、鼓励用户消费的重要手段。
如何构建会员体系呢?
——拥有丰富特权的贵族体系
以斗鱼为例,斗鱼的贵族体系如下:
从最高级的皇帝到游侠,共有7个级别,开通的费用也依次降低。
企鹅的贵族称呼差不多——同样也是神、国王、伯爵诸如此类。皇帝、国王、伯爵等称呼,满足了土豪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贵族梦,使人欲罢不能。
斗鱼皇帝的特权共有16种,随着贵族等级的降低逐渐减少,最低的游侠只有7种特权,不到皇帝的一半。企鹅电竞的贵族体系从最高级的神到最低级的骑士,共有7个等级,一共有13种特权 。
两种会员的特权比较如下:
特权一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体现与众不同的功能:比如贵族弹幕、贵族礼物、贵族勋章,各种酷炫特技。增进与主播关系的功能:比如连麦、推荐主播。个性服务功能:比如专属客服、专属助手。相同:基本都是为了体现贵族的与众不同——比如:贵族弹幕,进场特价。
不同:
斗鱼独有特权:隐身功能、喇叭、续费提醒、连麦、加速升级。企鹅独有特权:专属客服、开通通知。可以看出,两者都满足了贵族用户追求高人一等的基本需求,而且斗鱼的特权设置比企鹅更完备,比如:隐身功能就满足了某些贵族有时不想被打扰的需求;连麦功能满足了和主播增进关系的需求。
低准入门槛的粉丝系统:
除了贵族系统之外,直播平台又推出了粉丝系统。最便宜的贵族一个月15,而成为“粉丝”只要6元。
成为粉丝之后,在直播间发弹幕时,名字前面会有特殊的标记,也就是俗称“牌子”。这样的牌子,使得用户更有归属感。
如下图的小鼻子和梦泪,就是“牌子”。
同时,推出只有粉丝才能赠送的粉丝礼物。
我们都知道,主播收到的礼物要和平台分成的,而主播收到粉丝礼物分成的比例更高,粉丝在打赏这类礼物时,感觉自己为主播做了贡献,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同时,主播也会鼓励赠送粉丝礼物,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
成为粉丝之后,还能在主播开播时,参与固定时间的抽奖活动。
奖品是虚拟礼物、小额现金(1-100),有时举报某些大型庆典活动时,奖品会更高级,比如手机。
抽奖活动一来可以吸引追求性价比的用户,二可以使用户一直守在屏幕前等待开奖,增强用户黏性。
粉丝系统的特权比起贵族要少,本质上粉丝系统是廉价版的贵族系统。但是与贵族系统的高级感不同,粉丝系统主打与主播的“亲密”值,这种策略,避免了降低贵族体系的品牌,又能获取更多用户,又不会与土豪用户的体验发生冲突。
企鹅电竞的货币有钻石和金币,钻石通过充值获得,金币通过钻石兑换或者签到等任务获得。钻石的作用是购买礼物打赏主播,金币只能购买一种礼物,就是“鹅蛋”,其他礼物只能通过钻石购买。
斗鱼TV同样是双货币体系,可以免费领取的鱼丸和充钱购买的鱼翅。
企鹅的付费货币钻石和人民币的比率是10:1,斗鱼的付费货币鱼翅和RMB的比率是1:1。
单从数额的设计来看,花同样的价钱,充值钻石比鱼翅获得感更强。企鹅电竞价格最低的礼物是1钻石,斗鱼价格最低的礼物是0.1鱼翅,同样都是1毛钱起送。
下图是斗鱼和企鹅的货币运转方式:
斗鱼的鱼丸除了签到获得,还可以通过玩斗鱼出品的一些游戏获得,这体现了斗鱼利用鱼丸为自家公司的其他产品导流的目的。而相比之下,企鹅就只是把金币当做留存用户的手段。
双货币体系的作用是:通过免费获得的货币(鱼丸、金币)吸引普通用户,让普通用户也可以赠送主播礼物获得成就感,增加用户粘性,通过付费货币(鱼翅、钻石)获得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直播礼物也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
在前几年,斗鱼直播最贵的礼物火箭要100RMB,而今天斗鱼最贵的礼物超级火箭要2000RMB,观看直播的土豪的消费能力也提高了许多。这其实体现了心理阈值的变化。
在当时,100块的礼物就能让直播间气氛活跃起来,渐渐地,人们习惯了这个价格,心理阈值变高了,所以礼物价格的上限也一直在提高。当然,背后也有平台的推动。
所以,直播礼物金额的通货膨胀其实是业务需求与用户需求相结合的一个现象。
以斗鱼为例,充值贵族会返还贵族鱼翅,贵族鱼翅与鱼翅相比,除了不能续费贵族之外,其他功能一样。
另外,用鱼翅购买礼物,还会赠送鱼丸。对于用户来说,在消费的每个环节都有回馈,产生了钱生钱的感觉。
我们来看这么一个故事,土豪J皇第一次在斗鱼花5000块开通了伯爵。开通之后,发现返还贵族鱼翅3000,他用这贵族鱼翅购买礼物“超级火箭”,然后就发现返还了4万鱼丸,赠送火箭后,得到了主播的感谢。
然后,他看了看他的账户,发现他还有1000贵族鱼翅,4万鱼丸,还有赠送火箭得到的2万贡献值、2万亲密度、2万经验值。J皇觉得:“哇,好像花了5000,得到了5万的服务。”
这样的货币转化体系给了他多方面的获得感,用户体验非常好。
如果你是土豪,你愿不愿意继续消费呢?
排行榜是根据用户赠送的礼物对用户进行排名。
排行榜又是如何刺激土豪消费的呢?
排行榜共有3个栏目:周榜、贵族、主播粉丝。
周榜根据贡献值排名,贵族根据排行榜。排行榜上还会显示贵族是否在线。
主播粉丝这一栏是前面提到的粉丝系统的亲密度排名。
排行榜上显示前10贡献用户,排出名次,前3用户还能显示头像,这样鼓励用户冲击更高的排名。
另外斗鱼有周榜,每周更新该周的排名,促使土豪持续消费,企鹅除了周榜还有日榜,每天刷新排名,这刺激就更强了。
企鹅电竞在贡献榜底部还会显示我的贡献值,当然这个功能不是为了普通用户设计的,而是为了与前十名比较接近的土豪们设计的,鼓励他们向上冲。
同时,还有我要冲榜的功能,缩短了土豪的操作路径。
但不足之处在于:点击我要冲榜,推荐的礼物是比较便宜的礼物,其实土豪冲榜,更需要贵的礼物,才能迅速提高排名。
企鹅显示前十用户贡献值,斗鱼显示上升和下降趋势。贡献值比趋势更明显,对用户的心理刺激更强烈,另外企鹅还显示我的贡献值和我要冲榜的功能,明显企鹅的这个设计是给土豪用户的,刺激土豪用户的攀比心理。
等级体系的作用有二:一是激励用户多多使用产品;二是增强用户粘性——用户等级高了,也不会轻易彻底抛弃原平台。
斗鱼的等级体系是LV数字,满级LV120,企鹅的等级体系是青铜、白银、最高是大师。
斗鱼一共120个等级,从LV1升到LV2只需要10经验,企鹅一共19个等级,从无等级到青铜3,需要6000经验。假如你送了一个比较贵的礼物,几千经验值,在斗鱼你就蹭蹭连升10几级,在企鹅你可能只升一级。
相比之下,斗鱼的等级体系在前期更容易升级,吸引人,土豪充钱也更有快感。
提升等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完成签到、分享等日常任务。打赏礼物获得经验值。一开始升级都是很容易的,只要每天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就能升级。每个人都能完成,让不愿意充值的用户也有参与感,同时等级提升后又会增强对平台的粘性。
随着等级的提高,完成任务获得的经验约等于无,提升等级就要靠打赏礼物了。
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活跃度,让更多用户花费时间获取经验,同时,又可以依靠土豪用户的打赏获得收入。
随着等级的提升,用户获得的权限增多。
以企鹅和斗鱼为例,就有如下特权:斗鱼25级起就有特权,而要到达25级,只靠签到等活动领取经验是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实际上只有充值才能拥有特权,企鹅也是一样。
所以,真正想要从等级体系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还是要充钱。充钱才能变强。
直播是天然能吸引现金流的产业,直播的很多盈利机制也并不能适用于大部分产品,但是从以上的分析依然能提炼出以下几点盈利建议:
更低的消费门槛: 比如直播平台就采取了高级品牌与亲民路线结合;双会员体系和双货币体系,既能满足土豪用户,也能留住付费能力弱的用户。假如产品最低消费为10元,那就创造体量更小的服务,这样用户付费的可能性也会提高。创造更多的高级需求: 这里的高级需求指的就是KANO模型里得期待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这类需求才是用户愿意付费的理由。比如:和主播语音连麦,就是一种兴奋型需求的满足。用户更加细分: 每款产品都有不同类型的用户,现在的产品在越来越同质化,归根到底就是用户细分不够细。当你能发现某个被忽视的群体时,他们肯定也愿意认同这款产品,并为之付费。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用户大部分痛点基本已经被满足了,那种一个好点子就能改变世界的想法也过时了,所以还是应该回归现实,抓住一切盈利的机会,好好打磨产品,以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提升产品质量。
本文由 @徐过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上篇文章中,《电竞生态》对博彩网站本身的情况做了相关的调查和解读。这篇文章,将继续深挖电竞博彩网站的现状,试图还原一个完整的电竞博彩生态。
直播平台无法监管?
当一个又一个的博彩网站以用户名的形式出现在直播平台时,有人欢喜有人愁。热爱博彩的玩家多了新的去处,但对博彩毫无兴趣或者深痛恶绝的玩家则是极为厌烦这类的用户的出现。
在得知《电竞生态》正在做博彩网站相关的选题,曾不止一个人抱怨:为什么直播平台对这些用户视而不见?实在是影响观看直播的体验。
对此,某直播平台的相关人员表示:“用户起什么样名字,我们也限制不了,这些ID也不存在违法字符。而且他们也没发关于网站推广的弹幕。”
也就是说,只要这些用户和言论不存在非法违规的行为,直播平台是无法对其进行监管的,只能任由他们刷礼物和存在感。
其实在出现了诸多以博彩网站命名ID的情况后,《电竞生态》询问了多家直播平台的相关工作人员,但大部分直播平台都缄口不言或是顾左右而言他,并不愿意过多谈及。
然而实际上,除了刷礼物抢贡献榜之外,博彩网站已经“深入”了直播平台,起码,和某些直播平台已经达成了共识。
现在打开某直播平台的《DOTA2》项目,MDL国际精英邀请赛(简称:MDL)当属当下最火的赛事。首页前四个直播间都为MDL的OB转播或是官方直播间,观看人数共计136万。
打开这四个直播间,直播画面的右方显眼位置都出现了一条关于某博彩网站的LOGO,而在LOGO下方,小字标注着“广告”。大概10S之后,该广告就会自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刷礼物的排行榜,依旧可以看到其他博彩网站的身影。
显而易见,这是一条直播平台应允的推广广告。
通过虚拟交易规避法律
相比传统博彩,出现在直播平台的大部分博彩网站都处于“虚拟交易”的阶段,其中一种是饰品下注,另外一种是虚拟货币下注。
对于大部分《DOTA2》和《CS:GO》用户来说,饰品下注并不陌生,因为这两款游戏的饰品具有极高的可流通性和可收藏性,使交易成为可能。但近年来,Valve作为饰品交易的鼻祖,先后封禁了国内外多家饰品交易平台,其中国内最大steam交易平台IGXE被Valve判定为饰品赌博网站,其机器人被V封禁,上千万饰品遭到冻结。
虚拟货币则是指通过购买网站对应的代币,从而参与竞猜的行为。早在直播平台兴起之时,各大直播间就都开通了竞猜环节,玩家可以通过“竹子”“鱼丸”“金豆”等虚拟货币押注。游戏主播自行选择竞猜项目,比如“击杀的单双数”,“能否击杀10人”等等皆可;各大赛事的竞猜则相对统一,只需选择押注哪方胜利即可。这样的竞猜无论输赢都是通过代币进行,并没有实质上的金钱兑现,所以不能称之为“赌博”。
各大博彩网站也自然深知国家法律法规,将目光放在了饰品和虚拟货币上,这样披着竞猜或者预测的外衣,既能有效的规避法律,又能达到竞猜的目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不少网站打着虚拟交易的幌子,实则是可以对代币进行结算提现等行为,已然构成了现金交易。
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只要是有实质的输赢金钱兑现,其本质仍算是“赌博”,仍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庞大的推广体系
据《电竞生态》调查,最近投入相对较大的博彩网站除了深入各大小直播间之外,还出现在知乎、贴吧、论坛、天梯玩家ID中。
在知乎中,很轻易的找到了一个在简介中给某博彩网站打广告的资深用户,在他的知乎回答中,点赞过20K的答案比比皆是,回答方向涉及电竞、娱乐、社会、营销等。
一番询问之后,原来这位用户并不是收钱推广,而是该博彩网站的员工之一,他是这么说的:“像有些网站是用饰品下注,最后饰品被锁。而我们是虚拟货币,或者用虚拟货币购买道具卡下注,度量衡是统一的,10块人民币可以购买1000菜币,你可以充值成为刀币1000点,或者QB,或者话费等等,不存在货币贬值的风险。另外赌博犯法,我们公司遵守我国法律法规,虚拟货币可以购买京东卡,游戏点券,刀币,话费,但是不能兑换人民币。”看上去完全是一副合理合法的姿态。
这些博彩网站在推广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体系,如何不漏声色的混眼熟,如何规避法律和平台风险,如何巧妙的说服他人,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国外,博彩公司赞助传统体育或是电子竞技的案例数不胜数,处于合法阶段。但由于国内的特殊环境,当前还没有大规模赞助俱乐部的情况。不过在众多类似博彩网站中,有一家博彩网站已经走在了众多竞争者的前头,甚至还当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赞助了国内知名某电子竞技俱乐部。
该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有些迟疑的说:“其实他们(博彩网站)最近的投入很大,目前就我们上标。不过我们和他们也只是简单的合作,不会去推广他们。”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需看脸、只听声音、多种玩法……语音交友软件倡导的“陌生人社交”,正逐渐占据90后、00后的空闲时间。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平台纷纷标榜为电台听歌、声音交友、游戏开黑,实际却“挂羊头卖狗肉”,打着语音交友的幌子,行色情交易之实,有的平台甚至对语言性暗示进行明码标价。软色情、网络“黑产”交易,让声音交友正逐渐变成一门色情生意……
声音社交“不看脸、只听声音”
手机里安装了4个语音交友软件的林可说,在“看脸”的网络空间里,美和帅的标准已经固化,受欢迎的总是那些“长得美、长得帅”的“网红”,大多数年轻人只能徘徊在围观的边缘。但是,声音的世界则不同,每个人都有成为主角的可能。
渴望被认可、渴望被关注,让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进入了“只听声音”的交友世界。
近年来,主打“陌生人社交”“声音社交”的产品异军突起。《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从2018年底开始,主打提供陌生人认识、匹配、交流的语音社交APP掀起了一波小高潮。截至今年3月,此类APP在各大应用商店的总量已超过百余个。与此同时,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语音社交用户2020年预计突破2亿,用户多为90后群体。
“作为女生,您只需要陪别人聊天,就能一分不花地兑换自己想要的礼物”“作为男生,您只需花费一点的金币,就能和女神一起玩游戏、私聊互动”……语音社交软件“点点约玩”这样推广语音社交业务。随之而来的,是语音软色情堂而皇之地在互联网上传播。
在“点点约玩”平台上,林可以30元/小时的收费标准,陪手机另外一端的网友赵宇玩手游。在一个小时的游戏陪玩过程中,小林不断以发嗲、娇喘、呻吟的声音与玩家互动。林可说,还可以在平台上选“连麦”“叫醒”“哄睡”等付费服务。
记者在“绯闻语音”“鱼丸空间”“KK交友”“小耳朵语聊”等几款声音社交APP内,均发现有用户在公开的聊天室内通过性暗示、打色情擦边球方法,怂恿他人用虚拟币刷礼物,甚至还提出“线下邀请”。6月19日,记者在“绯闻语音”软件中一个名为“夜宴·游戏陪玩”的房间发现,一个名为“Yy琳娜”的女性用户持续两分钟发出娇喘声,有用户则询问是否可以线下认识。
在一款名为“糖糖”的APP上,记者发现,不需任何注册即可以游客身份进入该软件。多个名为“处对象”“连睡”的房间内,同时有2-8个人在线。一个女声在群里问“有k(磕)的吗?”为引起女主播的关注,不断有用户在房间内刷礼物,而虚拟礼物相当于男性用户送给女性用户的等值虚拟货币。
层出不穷的软色情、性暗示,也为线上平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流量。在多个平台注册账号的张琦看来,打打游戏、聊聊天、说说话,也能“赚”不少钱,各类聊天服务的收费在15-30元/小时之间,而平台还会根据主播的才艺、用户好评等指标进行评级。
文案低俗博眼球,不对未成年人设限
一些热门APP下载量已超百万次,且对用户的年龄限制很宽松
人人都有展示机会、兴趣相投便能聊到一起,语音社交APP在成为年轻人“新宠”的同时,也正朝着低俗化、色情化、隐蔽化的趋势发展。
记者在华为应用市场里搜索“语音”,出现有超过50款相关软件,标签多为“聊天”“交友”“婚恋”。记者随机打开一款名为“小枕头”的语音软件,发现该软件从文案介绍到房间名称均打色情牌,“每一个白天,我们带着面具,用情商伪装自己,当夜幕降临,我们彼此孤独却心心相印……”
一些热门APP的下载量已超过百万次,且对用户的年龄限制很宽松。在华为应用市场中,“绯闻语音”“小耳朵语聊”“KK交友”的年龄限制均为“12+”,“小枕头”软件并无任何年龄限制。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但凡是个智能手机都能随意下载”。
不仅如此,下载后可以通过手机号、微信号、QQ号登陆,并无任何限制未成年人登陆的措施。其中,“hi语音”在用户服务协议中提到,“未成年人使用本服务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未成年人本人及其监护人承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平台不仅未对其自身内容进行严格把控,同时还企图通过上述协议撇清自身责任。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打广告宣传的价值,语音社交类APP也正在成为网络黑灰产的聚集地。一些营销号在语音社交APP上到处发布小广告,声称“加好友做任务能快速赚钱”,记者搜索相关广告上的QQ号发现,内容多为招募电商刷单以及给流量明星刷评论的兼职。
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络黑产经营者会想尽一切办法绕开APP的注册限制和内容监管,如利用虚拟手机批量注册账号、绕开APP的关键词限制、发布跨平台的联系方式。“他们到处发布信息,但真正的交易又会转移到其他平台,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清理。”
爆发式增长给监管带来挑战
一些规模较小的APP,运行成本不到30万元,上架运行两三个月就可以赚钱
语言社交产品数量多,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的健康发展仍然面临着以下难点:
第一,语音社交类APP缺乏行业内容标准。今年1月,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厅、文化和旅游厅,对广东省内部分涉低俗色情的语音社交平台进行了查处,此后,市面上正规运营的语音社交类APP逐渐建立起一套自有的信息审核系统,也基本告别了放任自流的状态。
然而,目前各APP的审核系统、人力配比均不相同,监控和审核效果也差别较大,而且各APP平台的审核尺度、处罚标准各异。网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可以公开随意进的直播间、语音房间,涉未成年人的情况都要严格监管。
第二,机器审核仍存在技术困难,人工审核体量大、盲区多。广州市百果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表示,相较于文字识别和视频识别,语音识别技术相对滞后,需要先将用户的语音转化为文字,方言、噪音、语音语调等都会影响识别准确率。
此外,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相较于电台等录播平台,语音的实时识别难度和体量更大,一个平台就有成百上千个房间,只能是巡查式检查。对于一对一、私密聊天中软色情内容是否适用于公开的认定标准,各大平台甚至每个审核员的认定都不同。
第三,语音社交类技术门槛较低。网信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视频直播平台的创办需要到文化部门申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但语音社交APP上架程序则简单得多。此外,从技术层面而言,一些规模较小的APP通过购买声音传输服务,再聘请技术人员包装,一个APP的运行成本不到30万元,上架运行两三个月就可以赚钱,“如果不把好源头关,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很快又长一茬。”
第四,利益群体已固化,多重方式逃避监管。记者发现,近期被查处下架的某语音软件,其微信公众号上不仅有引导用户下载的网页指示,微信小程序依然运行,同时相关QQ群内有700多位活跃用户。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该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用户群体,还有客服会一对一进行“引流”,带用户注册新上架换了“外衣”的APP。
将乱象遏制在萌芽时期
一些平台对色情、涉黄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以“流量为王”,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出手
低门槛、低成本、有流量等因素,为语音社交产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条“便捷通道”,但如果不及时拉紧闸门、设置门槛,任由批量化技术输出、资本化运作,网络黑色产业链和涉黄低俗内容交易或将在此滋生壮大。对此专家建议:
首先,引导建立行业自律标准,让各语音社交类APP建立起统一的内容信息底线。如视频直播平台类APP在2016年前乱象丛生,色情直播平台屡禁不止、低俗内容充斥其中,随后,多家互联网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经纪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起草《网络表演(直播)内容百不宜》等行业指导标准,各家平台内容有了比较大的改善。
其次,平台应加大语音内容审核力度,建议引导国内顶尖语音人工智能企业,对涉黄语音、软色情声音标本进行识别,并引导技术企业将识别技术输出给各大语音社交软件,减少各初创平台人工审核压力和尺度把握不统一的问题。
再次,减少相关软件的宣传和广告。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语音交友、语音直播行业的运营有低俗色情成分在,类似一种新的服务业,它不应当适用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是一个红线。
专家表示,一些小散乱的语音社交APP内充斥着大量网络“黑产”经营者、娱乐公司经营团队,以软色情、涉黄为途径进行盈利,平台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以“流量为王”,在行业发展前期没有足够的自我净化能力时,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出手,对于违规企业应该及时取缔,打造绿色网络环境。
最后,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内容生产应遵循正确导向,创作传播充满正能量的产品。朱巍表示,有关部门应该引导相关平台创作、传播充满正能量的产品,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以积极健康的内容吸引人。 (文中用户人名均为化名)
(记者胡林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