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IE浏览器

来源:中关村在线

25年了朋友们,微软终于要在用了25年多的IE浏览器之后,在明年让它退休了。这个老旧的浏览器已经被大多数消费者废弃多年了,但是微软将于2022年6月15日在IE的棺材钉上最后一颗钉子,让它由微软的Edge取而代之。

5月19号,微软在Windows Blog博客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future of Internet Explorer on Windows 10 is in Microsoft Edge」的文章,正式终结了IE浏览器的一生。

IE,你是个好人,但你不得不离开了

IE为啥最后死掉了?这事儿我们得从头开始说。

1994年,网景浏览器一经发布便几乎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MacOS当时甚至直接将网景作为默认浏览器。

网景浏览器的第一个版本

众所周知,网页浏览器几乎是你在那个时代接入互联网的唯一手段,而微软咋可能放过这么大一块蛋糕呢?所以微软紧急召开内部会议讨论起了对策。

Spyglass 的 Mosaic 浏览器

从零开始造一遍轮子这事似乎不太现实,需要花费太长时间了,那么有没有啥现成的东西能让我拿过来改一改先用着呢?微软还真的找到了,这家公司叫Spyglass。微软通过Spyglass间接取得了Mosaic的授权,这个Mosaic,实际上就是网景浏览器的原名,也是网景浏览器的母公司...好家伙,直接收买对方的小兵偷家了。

仅在网景推出4个月后,微软便开发出了Internet Explorer 1.0版本。

第一款 IE 浏览器长这个样子滴

你不得不佩服微软起名字的水平,操作系统叫「Windows——视窗」,看向外面的窗口;网页浏览器直接就是「Internet (网页) Explorer (浏览器)」,而IE在很长一段时间,也确实成为了「网页浏览器」的代名词。

IE 1.0 其实不那么好用,但微软可是个大公司,有钱有势,关键的是:它预装在Windows上,而Windows早在那个年代就已经几乎垄断了操作系统市场。现在大家可能没啥感觉,「预装咋了,我拿到手分分钟就下一个 360 QQ 百度 遨游 Opera 火狐 Chrome 浏览器」。但是当时网络条件还没这么好,你要下载东西可费老劲了,当时装个软件都要插软盘的,也就是我们电脑上早已消失的A、B盘符。

捆绑销售这一巨大优势为微软取得了一定的先机,加上「I'm Rich」这一先决条件,微软很快地调配资源全力开发Internet Explorer。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呢...

总之,IE得到了大量资金支持,变得越来越好用,而网景浏览器不断增加的新功能,却也新增了很多莫名其妙的bug,最终1998年,网景败了,被美国线上公司AOL收购。

但你要说IE真的「非常」好用吗?还真不是。IE的市场占有率,基本是靠着捆绑在Windows上得来的,甚至微软为了规避法院的反垄断法,直接把IE与Windows的代码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做出了二者不可分离的模样。

被收购之后,网景苟延残喘了几年,最后团队还是解散了。不过,它在收购之后不久便将源代码开源,成为了后来的Mozilla,火狐浏览器的前身,火狐最终也成为干掉IE的一个重要力量。

IE在发布3.0之后,正式脱离了Spyglass原有的代码,开始重构。2001年,IE来到了6.0版本,随着Windows XP的到来,将IE带到了最辉煌的时刻。2002年4月,IE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6.6%,迎来了了人生巅峰。IE也就顺利地赢得了这「第一次浏览器大战」。

IE 的占有率在 2002 年到达巅峰

IE遭人诟病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量的盗版Windows的存量。盗版系统的用户,自然是不会没事主动去升级系统的——尤其是Windows XP这种超长待机的版本。

由于IE与Windows的绑定过于深入,这东西基本没办法进行软件升级。并且,新版的IE,不!兼!容!旧!系!统!

对不起,您使用的 IE 已停止工作

因此时间一长,用户就会觉得这浏览器怎么这么垃圾,又慢又卡,兼容性还不好。

我们都是浏览器!

当你走到巅峰的时候,继续努力便似乎变得没什么意义了。微软从2004年开始,对IE做出的更新都有点不痛不痒,新的功能鲜有出现。而这时,Firefox出现了。

火狐浏览器~

Firefox一经问世,就开始迅速蚕食IE。2004年达到了95%的市场占有率的IE,到了2007年,下滑到了76%。也就在Firefox问世之后,「第二次浏览器大战」开始了.

2008年,Chrome横空出世,这款浏览器简洁的外观、丰富的插件功能,很快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由于谷歌在互联网内容方面的先天优势,开发者也很愿意为Chrome浏览器的内核进行兼容性适配,而且由于Chrome内核是开源的,第三方浏览器完全基于这个内核进行二次开发,也就有了市面上很多「套壳」的Chrome。

第二次浏览器大战因此进入了高潮阶段。

我们可都是一家人(除了火狐和Opera,懒得P图了)

Windows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以及IE浏览器作为一种服务内嵌的这一特性,不出意外地得到了政府、银行等事业性单位的青睐。

在互联网在中国逐渐兴起的时代,IE作为访问互联网的几乎唯一的途径,使得这些机构的服务都优先考虑了IE的兼容性。政府机关显然对升级这件事情没那么大兴趣,毕竟这事牵一发则动全身,即耗时又耗力。

所以尽管骂声不断,很多网站依然只能用IE才能正常打开。这一现状维持了很长时间,时至今日也屡见不鲜。

哦上帝,这真是糟糕透了

但Chrome开放啊,所以一些开发者为了解决这种不同浏览器之间切换的恼人问题,为Chrome开发了一个插件,将IE内核直接内嵌进了Chrome之中...微软在决定移除IE的时候,也就是这么做的...

Chrome 商店中的 IE 兼容插件

2012年,Chrome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越了IE。IE 11,于2013年推出,也成为了最后一个IE版本。

Chrome市场份额首次超越IE,图源 StatCounter

微软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在2015年5月30日公布了Spartan计划,Edge浏览器正式亮相,随着Windows 10一同发布。从这开始,微软开始了逐步地将IE从Windows内剥离开的进程。

Edge浏览器,是一款非常nb的浏览器,我觉得可能是微软近年来开发的少有的在体验上达到极致的产品。

Edge采用了微软全新研制的内核,与IE相比完全重新设计。在浏览网页方面,Edge简直是行云流水,性能方面秒杀一众浏览器,搭配Windows精准触控触摸板,体验流畅的简直不像Windows。

此外Edge还有一项附加技能——最 (maybe) 出色的PDF浏览。无论是加载速度还是滚动的顺滑度,可以说秒杀一众PDF阅读器。在我做毕业设计那会,Edge就帮了我大忙。

最好的 PDF 浏览器,是一款浏览器

但Edge也并不是完美的。它在初期兼容性不好,而且它遇到了与IE一样的问题:更新不及时,也是随着Windows的更新才更新一次版本,所以尽管理论性能很强,但是用户的体验却并不尽如人意。

而且它初期并不支持插件,可拓展性大大降低。市场占有率迟迟不见起色。

微软妥协了,仅三年之后,微软便宣布,将推出采用Chromium内核的Edge浏览器。次年,基于Chromium内核开发的Egde浏览器正式面世。

这次,微软终于改变了策略,让Edge浏览器兼容起了老设备。

Edge浏览器还推出了各平台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Windows,这就意味着你在所有平台的书签、浏览记录都可以同步,而且可以将手机浏览的网页直接一键推给电脑。Edge based on Chromium终于取得了一定成功。

全新的 Microsoft Edge,logo 都换了

新Edge可以说是大获成功,口碑和用户量激增。据StatCounter 数据显示,Microsoft Edge 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已从 2020 年 3 月的 0.57% 增长到了 2021 年 3 月的 8.03%。

不过这也许和微软的传统艺能——系统更新——有很大关系。

微软在2020年5月更新中将全部的旧版Edge替换为了新版本的Edge,不过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找回。

我起初其实也是有些抗拒的,将旧Edge找了回来。但是在即将推出的太阳谷更新21H2中,微软决定将旧版Edge彻底移除。

哎呀,要消失了

不过新版本的Edge确实很香,而且还在变得越来越好用...我也妥协了,不再回到Edge了。或者说回不去了...

经过多年的发展,Chrome已经稳稳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获得了第二次浏览器大战地胜利,其子孙也遍布网络世界的角落。

2016年,微软宣布停止对IE8、9、10的支持,并且建议用户升级到IE11或者改用Edge浏览器。2020年8月17日,微軟宣布自2020年11月30日起,Microsoft Teams停止對IE11的支援。2021年8月17日起,IE11不再支援Office365、OneDrive和Outlook。

IE 浏览器的死亡倒计时正式开始

IE也无人再提及,被人遗忘在角落,只有在浏览互联网某些「角落」你还不得不用一下它。

不过也不用担心不能用,一方面,微软已经在Edge内集成了一个IE的内核,类似于一个插件;另一方面,这么些年来,「他们」迟早也会升级系统的。

IE 历代版本的 LOGO 变化

从IE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在25年生涯中,其实它从来都没有得到用户的喜爱。只是有着「默认浏览器」的优势,加上竞争对手的缺失,才能让它盛极一时。

但是我们还是要给IE一些尊重的,倒也不是出于什么童年回忆,只是因为,如果没有IE,你拿到电脑之后,怎么下载「360 QQ 百度 遨游 Opera 火狐 Chrome 浏览器」呢?

所以,还是要给 IE 一些尊重的

- THE END -

#IE浏览器#浏览器

原文链接:中关村在线责任编辑:陈驰

安卓版QQ浏览器v81 去广告特别简洁版

安卓版手机QQ浏览器简洁版

QQ手机浏览器是一款更快的浏览体验、更轻便的手机浏览器,更安全的/浏览保护。依附于QQ庞大的用户群,全新的/手机QQ浏览器,全新的主页,支持卡片定制,拥有丰富的个性皮肤,清新/简洁,是腾讯自主研发的X5内核,让你/畅享极速上网体验。QQ浏览器手机版给人“小窗口+大世界”的感觉,不仅打开网页速度快,而且性能稳定运行流畅,让你/畅享移动互联网在线生活!给你网上冲浪的超快感!H5游戏体验/也非常不错!

软件获取方式: 关注头条号:" 涧云 ",私信直接回复关键字:" QQ浏览器 " 或者 数字 " 81 ",即可获取该软件。

如果大家还需要什么资源,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哦⊙∀⊙!后续不定期更新哈~

UC,从一代浏览器王者沦落为如今UC震惊部

都 2023 了。

有多少机友,还在用手机自带浏览器的?

之所以要这么问,是因为机哥注意到了:Statcounter 公布的最新中国移动端浏览器份额报告。

在这份报告里边,手机自带浏览器就只有 Safari 能支棱起来,以 16.87% 的份额排名第三;而 Samsung Internet 虽然排在第五,却也只有惨兮兮的 0.56% 的份额。

数据来源:Statcounter 2021年11月-2022年12月

仅仅是将 Chrome、UC 浏览器和 QQ 浏览器加起来,就占了 81.45%。可以说,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占据了大半江山。

UC 浏览器和 QQ 浏览器则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四。

尤其是陪机哥从塞班时代走到现在的 UC,以 32.64% 的市场份额,仅次于 Chrome。(万年老二了)

所以,正经人是真的不用手机自带的浏览器嚯。

话说回来,别看如今 Chrome 是妥妥的浏览器老大。

但有点年纪在身上的机友应该还记得,曾经 UC 一骑绝尘的时代吧。

UCWeb,曾经的王者

那个时候,UC 还不叫 UC 浏览器,叫 UCWeb,吉祥物还是这只小松鼠。

那个时候,流量是按每 KB 计费的,大家伙还在用着每月5元30M的套餐。

可想而知,当时的用户对浏览器的要求不多,只有一个:

省流省流还是™省流

而,UCWeb 还真做到了。

特别是 UCWeb 的无图模式,让流量本不富裕的机哥也能在互联网上自由驰骋。

年轻的机友可能无法想象。

有那么一段时间,咱看 NBA 都是看文字直播的。流媒体就别想了,流量直接见底。

文字直播咋看呢?

几点几分,谁拿到球了,谁投球了,谁中球了,比分多少,这一切用文字表达出来。

类似如今虎扑体育赛事的文字实录。

不光是看过文字版直播,还有人玩过文字游戏呢。

正值 QQ 农场风靡,为了守护自己的农场,不让别人偷菜(和偷别人的菜),就只能用手机玩。

但用的还是 UC 文字省流版。

就算是纯文字没有图片,就算只有收菜偷菜的选项,大家照样能玩得入迷。

除了无图模式外,UCWeb 的书签和多窗口网页也是省流的一把好手。

书签能一触即达常用网页,还可以避免加载首级网页所耗费的流量,多页面窗口也是相似的道理。

那些年,人均几百个书签得有吧。

在省流至上的 2G、3G 时代里头,UCWeb 就是当之无愧的浏览器王者。

而且嚯,UC 在省流的同时,其他方面也没落下功夫。

其一,操作优秀。

在大部分手机浏览器还停留在打开电脑网页的时候,UC 就能直接页面重排,生成手机版网页。

还意外触发了免除网页广告的效果,值得好评。

其二,相当硬核。

当时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闻,没有 UC 打不开的网址和放不了的视频。

咳咳~就是不知道大家伙都是怎么用 UC 的。

这里机哥表明立场,我只在 UC 上刷贴吧,逛论坛。

总之,UCWeb 也成为一代人浏览器的首选,无论换了多少部手机,第一件事都是将

UC 给下回来。

以至于,当时大部分网友一度坚定地认为,Chrome 打败 UC 是天方夜谭。

却偏偏在鼎盛时期,UC 将自己卖给了阿里。

也是自那开始。

从 2016 年 3 月起,UC 就被 Chrome 超越,并再也没有实现过反超。

数据来源:Statcounter 2016年

UC浏览器,你肿么了

然后机哥就亲眼目睹了,UC 从一代浏览器王者逐步沦落为如今 UC 震惊部。

标题开头清一色都是:震惊!

网友总结了一套 UC 的新闻标题素材,总要有一个或多个男默女泪的词汇。

虽然但是。

被标题骗进去后,被广告糊了一脸的不止我一个吧。

如果说,UC 新闻的震惊是体现在标题上,辣么,UC 小说的震惊则是体现在内容上。

什么老板小姨子的故事,什么弟弟和大嫂的故事,什么老婆和校长的故事……

怎么精彩怎么来。

说完回忆杀,再看如今 UC 的界面。

首页开屏的推荐是参差不起的娱乐新闻 + 广告,有每日热榜推荐,小说网盘也是配套齐全。

(但免费网盘只有 10GB)

像是 1/4 个微博 + 1/4 的今日头条 + 1/4 的起点 + 1/4 的百度网盘,塞进的功能越来越多,体积是越来越庞大。

就是不像是一个浏览器了。

想来,UC 自个也是门清的。

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小说阅读器+短视频播放器。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候的 UC 已经变味了。

而还坚持用 UC 的原因,可能只剩下点不舍得割舍的情怀了。

或许,还有免流。

只是用归用。

但用出 265GB 内存的 UC 浏览器,还是有些离谱了喂。

所以。

请这位网友老实交代,你的 UC 都有啥。

QQ浏览器,你也肿么了

而另一个拥有姓名的 QQ 浏览器,同样也肿。

占三四十个 G 的内存的情况,十分普遍。

265 个 G 的UC浏览器里头都有啥,机哥不清楚。

但机哥可以肯定,30 多个 G 的 QQ 浏览器嘛,里头有八成都是 QQ 文件/微信文件。

而有八成的人,都是为了一个文件下载一个浏览器的。

简单点说,就是不得不用。

只是,QQ 浏览器同样不像一个浏览器。

UC 该有的新闻小说短视频的功能,QQ浏览器也一样没落下。

在此基础上,还额外追加了半个 Office 和半个文件夹,集成了鹅厂全家桶的一众办公功能。

可是,机哥要说可是了。

你说它好用吧。

下载 QQ 浏览器后,能直接在线编辑文件,解压转格式的功能也都不错。

特别是在某些重要文件失效时,QQ 浏览器总会给人惊喜。

你说它不好用吧。

文件编辑该有的功能都有,但又都不全。

最最最最让人不能忍的是,用 QQ 浏览器发送的文件,只能用 QQ 浏览器打开。

只是呐,以上这些关于好用和不好用的讨论,好像和浏览器并不沾边啊,

咱就是说,要是 QQ 浏览器能改个名字,说不定骂它的人能直接少一半吼。

QQ 浏览器沾边且能拿得出手夸的,可能就只有搜索「直达」了。

机哥亲测,QQ 浏览器搭配大王卡免流刷 B 站,尤其在月底流量告急时。

除了 Statcounter 外。

在小米应用商店里边,QQ 浏览器和 UC 浏览器同样占据前列。

可是,这43亿和38亿的下载量高得有些离谱啊。(感觉有水分啊。。)

这是把重复下载和更新都给算上了吧。

数据来源:小米应用商城

作为对比,QQ 的下载量只有 36 亿。

也就是说,QQ 浏览器和 UC 浏览器的下载量都碾压 QQ???(确定有水分了。。)

就目前而言,UC 浏览器和 QQ 浏览器在国产浏览器中还是属于Top级别的。

可 Top 还能持续多久,还真不好说。

以前浏览器之于我们,就如同哆啦 A 梦的任意门,门前干干净净,但任意一个网址,就能传送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视频、新闻、论坛、贴吧、游戏……都能在线解决。

可如今,各种功能都被拆分为一个个 App,要注册一个个不同的账号,甚至要开通一个个会员,浏览器不再是原来的任意门。

推送资讯,进军短视频,变身小说阅读器,都是想留下用户。

却也一步步失去了,纯浏览器用户的我们。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