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天龙八部》在香港TVB翡翠台首播,没想到的是,此剧播出后不仅在港台获得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也创造了同时在内地34家电视台,同一时间播放同一部电视剧的播出奇迹。
一时间武侠之风盛起,街头巷尾,都能听到一阳指和六脉神剑的特效声音。
毫不夸张得说,只要全国有电视的地方,都可以听到这部剧旋律激昂的主题曲。
时至今日,豆瓣上对97版《天龙八部》的评分人数已经突破了十万,评分也一直高达9.0分。
豆瓣评分
其实,早在这之前,香港新世纪电影公司就已经拍过一版《天龙八部》,大牌之多令人惊叹。梁家仁饰演乔峰、汤镇业饰演段誉
梁家仁饰演乔峰、汤镇业饰演段誉
而在97版《天龙八部》中饰演乔峰的黄日华,还在其中饰演了虚竹一角。
黄日华版虚竹
令人惊喜的是,一闪而过的配角中,还有两个熟悉的身影——周星驰和梁朝伟。
周星驰
此外,还有大批TVB的老戏骨
谢贤饰演的段正淳、石修的慕容复、关海山的慕容博、许绍雄的左子穆、刘兆铭的段延庆
谢贤饰演段正淳
如此阵容,当年在香港播出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因为这部剧的成功,香港无线电视台决定再拍一版《天龙八部》。
没有想到,这一版竟然成了无法超越的绝世经典。
而今,《天龙八部》已经翻拍多达五次,为何唯独97版始终在人们心中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呢?
1995年,一部《神雕侠侣》点燃了无数人的武侠梦,由李若彤饰演的小龙女一出场,简直惊艳了人间,惊艳了岁月。
那一刻,我们才惊觉,原来一个女人可以这么美!
一时间,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冷美人俘获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
李若彤版小龙女
所以,当无线电视台筹拍《天龙八部》时,李若彤便成了王语嫣的第一人选。
同时,因为在83年主演了《射雕英雄传》而红遍两岸三地的黄日华,因为个人形象实在太过于契合乔峰,便也成了饰演乔峰的不二人选。
在剧中,李若彤首次挑战一人分饰三角,黄日华也一人演绎两个角色。
除了黄日华和李若彤之外,陈浩民,樊少皇,李国麟,刘玉翠,几位演员的演绎也都被影迷奉为经典。
尤其是李国麟扮演的鸠摩智,因为实在太过于形象,甚至一度让影迷进入戏中不能自拔,
觉得李国麟就是鸠摩智,鸠摩智就是李国麟。
而李国麟老师扮演的鸠摩智甚至一度成为网红,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97版《天龙八部》的流传。
后来在采访中,李国麟老师也分享道,当时在拍摄《天龙八部》时正值酷暑,演员们只能身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古装拍摄,唯独他身批薄纱,脚踩拖鞋,令现场的其他演员羡慕不已。
不过在拍摄时,因为打戏太多,自己的耳垂经常在拍摄中被打飞,甚至有一次在吃饭时,以为是一块肉,咬了半天咬不开,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道具耳垂。
当时因为剧组经费不足,而且受到地域限制,所以这一版《天龙八部》并没有太多实景的拍摄,大多是用棚拍取代。
布景也相对简陋,为了能够完美呈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的江湖画卷,以及弥补自然场景的不足,剧组在服装和道具方面下足了功夫。
其中乔峰的帽子、段誉的头冠、虚竹的背筐,都成了观众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段誉、乔峰、虚竹
特别是乔峰的帽子,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这几个版本里,唯独97版的《天龙八部》中
乔峰自始至终都带着一顶布帽子。
很多观众都打趣道,难道帽子里藏着音箱,不然为何乔峰一出场就会响起激昂的音乐,
自带一派风光霁月耀满堂的惊人气概?
其实,这顶帽子只是黄日华用来增高的!
因为小说里的乔峰身材魁梧高大,而黄日华只有一米七八。为了弥补身高的不足,服装师便想出了用帽子增高这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说到音乐,不得不提主题曲《难念的经》
这首歌随着电视剧的播出成了至今无人超越的永恒经典,甚至被影迷称作是金庸影视作品历史上最优秀的主题曲,没有之一。
虽说这首歌备受大家喜爱,但充斥着大量佛经论典的歌词,超快的节奏,也让这首歌的演唱难度不断飙升,连原唱歌手周华健也对此头疼不已。
所以即便此歌随着电视剧红遍全国,也很少见他现场演唱。
还有影迷戏称,看了无数遍《天龙八部》,降龙十八掌都学会了,仍没学会主题曲。
而这首歌所饱含的佛理歌词,也正是贴合了小说的主旨意义。
金庸先生亦是信佛的。1976年10月,金庸先生的长子在美国自杀,丧子之痛令他痛不欲生。此后,金庸阅遍群书,探究“生”与“死”的奥义,渐渐亲近佛教。
金庸自己也说,《天龙八部》是一部佛教小说。
佛家认为:人生在世,就是要受尽苦难,称之为孽报。
要想脱离苦海,唯一的方法便是参透我们内心的欲念。
而这首歌去到化境的歌词正好和金庸的小说相得益彰
人为情所困,心中执念太深,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所以就叫《难念的经》。
另外,97版的《天龙八部》之所以能够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部剧的武打戏精彩绝伦。
虽然当时的特效并不如现在这样成熟,但也是当时头一次将各路神功化无形为有形,而且武打动作一气呵成,一招一式清清楚楚,这才让我们完全沉浸在酣畅淋漓得生死对决中。
例如第一集中,乔峰使出降龙十八掌对战四大恶人,虽然全程不到十分钟,但拍摄这场戏时,为了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黄日华足足拍了四十多天。
除了降龙十八掌,天龙八部里还有很多武功绝学,例如鸠摩智的小无相功,段誉的凌波微,大理段氏的一阳指,虚竹的北冥神功。
可你们知道吗?
在拍凌波微步的画面时,剧组原计划通过特效和威亚等方式,但后来因为经费太过紧张,导演只好让陈浩民通过蛇形走位在片场来回奔跑,然后借助镜头的跟进,在视觉上呈现出无数足印、无数身影的炫酷效果。
尤记少年时,我们三五成群,在放学的路上比划着剧中的招数,以为自己就是那个正气凌然的盖世英雄。
然而年少时我们并不懂情愁,只是感叹乔峰的命运多舛以及阿紫的恼人纠缠。
阿紫
说起阿紫,还有一件趣事。当年金庸先生在写这部小说时,小说写到一半,因为应邀要去伦敦参加一个会议,为了不让《天龙八部》停更就请来倪匡代写,并表示小说里的人物只要不写死就行,谁知倪匡本人在看完之前所有的内容后,对阿紫这个人物非常讨厌,所以直接将她写瞎了!
等到金庸回来后自然也是无可奈何,只好在后面的剧情中让虚竹施展换眼手术,将游坦之的眼睛换给了阿紫。不过当乔峰在雁门关以箭穿心,以死了却与辽王的恩怨后,阿紫还是在跳崖前,将双眼还给了那个痴情到疯狂的人。
从1997年到现在的2021年已经过了24年,相信剧中阿紫抱着乔峰从崖上跳下的那个镜头,无数人至今都记忆犹新。
时光匆匆24载,当24年后,《天龙》剧组重聚于某综艺节目时,阿紫的一声:
姐夫,你还记得阿紫吗?
令现场所有演职人员湿了眼眶
岁月无情,世事沧桑。如今,八零后、九零后的很多人现在已经迈入而立之年,肩扛家国重担,鲜有时间再去看一部完整的电视剧和电影,所以对电视的记忆大都停留在少年时代。
当时年少春衫薄,体会不了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能记住的不过荧屏中那些紫钗红袖、诗酒江湖的旖旎风光。
如今剧中的很多演员已经离我而去
他们的离开,也让曾经这些熟悉的画面,成为再也无法复制的经典!
扫地僧
1966年,学贯中西的陈世骧先生曾在致金庸的一封信中,给出了对《天龙八部》的评价: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这个评价如此独到。
天龙八部,人与非人,却也有着尘世的欢喜悲苦。
佛说,世间一切无常,否则心中都有“贪嗔痴”三毒,难免无常之苦。所以,天龙八部,最是无常。
求而不得,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悲剧即人生。
做着这个视频,幕Sir也深深领悟到这部剧中的悲剧色彩,尤其是壮烈英勇如乔峰,背负着民族情仇、家国大业,顶着世人的误解,虽千万人吾往矣,与天斗与地斗,却始终挣脱不了命运的摆弄。
雁门关外,双眸粲粲如星,原本相约佳人塞外草原上驰马放鹰,谁知为报父仇,却亲手打死心爱之人。塞上牛羊空许约,从此天地之间就只剩他一个人了。命运最是无常,谁都逃不了。
今天回过头再去看这部剧,真的会有一种今夕何夕的感觉。
最后,用周华健的一曲《刀剑如梦》结束此文: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恨不能相逢
爱也匆匆 恨也匆匆 一切都随风
狂笑一声 长叹一声 快活一生
悲哀一生 谁与我生死与共
我是幕Sir,下期见!
电影烂番茄 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在众多版本的《天龙八部》 电视剧之中,1997年TVB黄日华 版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版。
1997年,播出时曾拿到收视率全亚洲第一,在90后一代的心目中更是武侠电视剧的启蒙之作。
虽然制作水平以现在的眼光看来确实有些粗糙,但选角的精准和主演的演技弥补了制作上的不足。
特别是乔峰、段誉、虚竹 三巨头都被认为是众多《天龙八部》剧集中最好的一个版本。
在去年浙江卫视的《王牌对王牌》 节目里,1997年TVB版《天龙八部》演员曾经实现了重聚。
到场的包括三大主演以及刘玉翠、潘志文、何美钿 等演员,勾起观众无限回忆,但还有很多有没能聚到一起,这些年来他们也有很大的变化。
一、黄日华(乔峰、萧远山)
黄日华饰演了乔峰和萧远山两个角色,作为TVB五虎将之一,黄日华曾被刘德华认定为在TVB唯一颜值超过自己的人。
他在1981年因周润发 的推荐演了《过客》 ,形象和表演都惊为天人。甚至俘虏了还在读书的张曼玉 和刘嘉玲 ,据传两人同投TVB就是为了要追他。
黄日华最为人熟知的形象是大侠郭靖 ,在生活中他也颇具大侠风范。
虽然巅峰时期他是少女眼中的男神,对感情却极其专一。
他1980年刚入行就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梁洁华 ,从1988年结婚至今一直恩爱如初。
2013年11月梁洁华染上重病,黄日华不惜花费所有家产为她求医治病,且一直陪伴床前不离不弃。
如今黄日华虽已是半退休状态,依然得到很多关注。
他唯一的女儿黄芷晴 继承了他优秀的基因,2014年曾参演《开脑儆探》 ,也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陈浩民(段誉)
参演《天龙八部》时陈浩民 还是个新人,但他的形象和气质却和角色甚为契合,被认为是最接近段誉形象的演员。
有一件趣事是关于乔峰那顶似乎永远不脱的帽子,据说因为黄日华身高178cm,陈浩民176cm,两人站在一起差不多一般高,为了让乔峰形象显得更高大,剧组才为乔峰设计了一顶帽子。
在这部剧之后陈浩民又演过孙悟空、哪吒、济公 等形象。
进入2000年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内地,依然很受欢迎,推出很多作品,是《天龙八部》众演员中发展最好的一位。
如今小鲜肉也早已经熬成大叔,2011年7月11日与湖南模特蒋丽莎 结婚,现在家里有3女1男4个孩子。
三、樊少皇(虚竹)
樊少皇 出生于武术世家,是邵氏武夫樊梅生 的儿子。他13岁开始习武,早期的经历也充满传奇。
虽然年纪比黄日华小,却更早入行,在1975年就参演了电影《法网难逃》 ;1981年还是个参演了剧版《霸王别姬》 ,演的是少年程蝶衣 ;至于1992年主演的《力王》 有多经典,就不用多说了。
但樊少皇在2000年之前虽然塑造过虚竹、洪熙官、李世民 这样的经典角色,人气却一直不温不火,其实与他自身的定位有很大关系。
直到2008年在《叶问》 中饰演金山找 ,粗犷大叔的形象才令人眼前一亮,他也从此开启了在内地的演艺之路。
四、李若彤(王语嫣、李青萝、齐御风)
李若彤在TVB的两大经典角色就是小龙女 和王语嫣 。
她出身贫寒,却自带高冷气质,一直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神秘感,甚至从没有人知道她的年龄,只知8月16日是她的生日。
李若彤曾患口水分泌腺堵塞症,一吃东西就会痛,严重影响到生活,但她依然忍痛完成了当年《神雕侠侣》的拍摄。
李若彤对感情极为认真,曾与香港商人郭应泉 相恋十年,一直不离不弃,到最后却被对方抛弃,留下“无法说出来的痛 ”(李若彤的原话)。
后来她还因此患了抑郁症,一度产生自杀的想法,亦暂时退出了演艺圈。好在最终还是走出了阴霾,对生活重拾信心。
这些年李若彤靠着以前积攒的人气,在内地演艺圈依然有着不错的发展。目前虽仍是单身,却保持着超高的颜值,让世人见证女神不老的传说。
五、张国强(慕容复)
张国强 是足球运动员出身,曾效力过香港东方足球队及海蜂足球队。
职业生涯后期加入TVB,退役后便成为儿童节目《430航天飞机》 的第一代节目主持人。由于作为退役球员的过硬身手,曾和元彪 合作过足球题材的电影《波牛》 。
张国强的戏路很广,正反两派角色都能胜任,慕容复是他演艺生涯最为人熟知的角色。
他参演过70多部电视剧和60多部电影,产量非常惊人,不过近年产量很少,多是打酱油角色,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了。
六、刘锦玲(阿朱)
刘锦玲 的演艺生涯可谓历尽坎坷,她当年饰演的阿朱虽然是乔峰至爱,却是个戏份不多的角色,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是不被TVB看好的演员。
她最高光的时期也许要算1993年和刘德华合作的《天长地久》 ,这是刘德华个人片单中非常经典的电影。
刘锦玲的人生拐点出现在1995年,当时香港娱乐圈突然曝出“有姓刘的女明星被绑架性侵”事件,有媒体爆料称被侵犯的女星和她的名字差不多。
于是,便有八卦杂志将这顶帽子戴到刘锦玲的头上,令她百口莫辩,深陷“性侵之谜”。
最终,她因为被TVB雪藏封杀而退出演艺圈。近年,则传出她因为没钱,所以改行做了保险以维持生活。
七、刘玉翠(阿紫)
刘玉翠 虽然1990年才出道,起点却非常高,电影处女作《庙街皇后》 便拿下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人两项大奖,是她的演艺生涯最闪亮的表现。
但进入TVB之后,她却只能饰演配角,其塑造的阿紫 和建宁公主 两个形象最深入人心。
因为一直都是饰演一些讨人喜爱的绿叶角色,被香港人亲切的叫做“牛肉碎”。
2000年后仍然发展得很好,有趣的是她也参演了于荣光 执导的新版《天龙八部》 ,在剧中饰演阿朱 和阿紫的母亲阮星竹 。
八、雪梨(康敏)
女神雪梨 原名严慧明 ,是米雪的妹妹,颜值比米雪还要高很多。
她1979年出道便是与周润发合作口碑电视剧《亲情》 ,也一度被TVB当作重点对象来培养。
可惜遇人不淑,在最高光的时期认识了徐少强 ,虽然徐少强当时已有妻儿,雪梨却仍然无怨无悔。
直到后来被徐少强无情抛弃,雪梨独自养育一对儿女,其子徐伟栋 现在也是圈中颇有名气的演员,长相和父亲十分相似。
因为这段感情的影响,雪梨的演艺事业也受到很大打击,在TVB只能饰演一些配角,好在子女都争气,看得出来她也算幸福的了。
她将康敏 这个角色演绎的风情万种,而她在《神雕侠侣》 中饰演的赤练仙子李莫愁 则是至今最高光的表现。
1997年版《天龙八部》在80后最爱港剧排名中排在第5位,足见其在观众心目中的份量。
虽然其制作十分粗糙,场景多数是棚景,和尚大多没剃头,只戴了个帽子,所谓的兵马只不过是十几二十个群演,但编剧用心写,导演用心拍,演员用心演,才成就了经典。
记得周星驰的《食神》,一碗普普通通的叉烧饭都能够显出功力。90年代香港的影视圈,正是以一颗赤诚的心来征服观众的。#宅家观影指南##头条追剧指南#
本文作者是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1997年7月28日,TVB翡翠台首次播放《天龙八部》,随即掀起收视狂潮,内地引进该剧后,更是开创了34家省级电视台几乎同时播放同一部剧的先河。
一时间,“降龙十八掌”、“一阳指”、“凌波微步”“北冥神功”,伴随着歌曲《难念的经》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武侠梦。
说97版《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改编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相信无人反驳,豆瓣上9.0的高分便是最好的证明。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在武侠剧的世界里,它是永远绕不开的经典。
尤其是在讲究颜值+滤镜+特效,唯独少了武侠味道的古偶仙侠剧流行的今天,大家更加怀念它。
一部剧被奉为经典,总有它的特别之处,97版《天龙八部》也不例外。
影视剧圈中流行着一句话:“选角成功,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如今来看,97版《天龙八部》选角可以用“精准适配”四个字来概括。
有人说即使没有主角段誉,《天龙八部》依然经典,但没有乔峰,《天龙八部》就是一部庸常的作品。
乔峰无疑是整部剧的灵魂人物,他也是金庸老爷子笔下最悲壮的角色之一,因此,乔峰的选角十分重要。
参演97版《天龙八部》之前,黄日华已是TVB“无线五虎之一”,早在82年他就演过那个版本里的虚竹,并凭借这个角色走红,后来他又演了83版《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那又是另一个经典。
所以,当TVB重新筹拍《天龙八部》时,导演李添胜马上想到了他。而这时的黄日华已到中年,褪去了“虚竹”时期的青涩,气质上的成熟沧桑感跟乔峰非常契合。
黄日华也不负众望,他把乔峰这个义薄云天、心怀苍生的悲剧英雄传奇的一生,诠释得几近完美,在大家心中,他就是大侠的代名词。
剧中最让人动容的是阿朱去世的那一段,当最心爱的人被自己错手打死后,英雄铁骨柔情的一面流露了出来,那种悔恨和失去挚爱之痛,令人心酸不已。
黄日华版的乔峰,也成了日后无论如何翻拍,都无法超越的经典。
不同于乔峰盖世英雄的气魄,段誉的气质应该用温润如玉来形容。
他是大理国世子,不喜武功,却痴迷诵读诗书佛经,难得的是,他还有一颗侠义之心,待人温和善良。年轻的陈浩民,一袭白衣,风度翩翩,几乎是段誉的神还原。
这也是他加入无线台主演的第一部作品,一出手就是王炸,段誉的书呆子气和痴情被他演活了。眼神拉丝、动作潇洒,举手投足间尽显风流倜傥,是无数追剧少女心中的“白月光”。
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
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原著中虚竹是少林寺的无名小僧,武功低微,性格迂腐拘谨,看起来没什么特点,后期一不小心成为了武功盖世的豪侠怪杰,还成为了西夏驸马。
想把这样的角色演好可不容易,少一分显得呆傻,多一分又容易世故。
樊少皇的表演堪称收放自如,他把虚竹的老实与傻气、善良与豪气演得惟妙惟肖,该哭就哭,该打就打,铁憨憨的样子,喜感十足。尤其是他开挂的人生,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啊。
金庸年轻时爱慕影星夏梦,据说小龙女和王语嫣都有夏梦的影子,巧的是,这两个角色李若彤都演过。
李若彤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气质清丽,完美再现了王姑娘的柔美温婉。其实李若彤一开始是不喜欢王语嫣的,嫌弃她没有性格,是个十足的“恋爱脑”。
虽然角色发挥空间不大,但她不仅将“神仙姐姐”的仙气演绎了出来,还将王语嫣对表哥慕容复的痴恋,对段誉的欲拒还迎表现得相当到位。
据说戏拍完后很长一段时间,李若彤都没走出来,时常泪流满面。
主角出彩,配角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李国麟扮演的鸠摩智是一大惊喜,他沉迷于武功绝学,高傲自负,是个“嘴强王者”,虽然是反面人物,但在李国麟的演绎下却让人讨厌不起来,甚至觉得还有点可爱。
“普天之下能和贫僧打成平手的,世上没有几人。”至今,鸠摩智的经典台词还在网络上流行。
何美钿的钟灵,应该是剧中最可爱也是最惊艳的角色,少女的甜美、娇憨、灵动,被21岁的何美钿诠释得淋漓尽致,一颦一笑尽显天真烂漫,“少女感”十足。
何美钿之后再无钟灵,并非虚言,其他版本至今难以复制。
刘玉翠的阿紫虽然颜值欠佳,与原著中“秀眉星目,纤弱秀美”相差甚远,但她胜在演技精湛。
阿紫的人设并不讨喜,任性妄为,自私冷漠中带着几分狠毒,但同时她又是个悲情人物,一生为情所困,痴恋姐夫乔峰却终不能得偿所愿。
出演这部戏时,刘玉翠已经30岁,早已过了少女娇俏的年纪,但她却用自然无痕的演技演出了书中那个爱恨热烈的“小妖女”。
1996年,一群演员遇到了最适合的角色,在“高度适配”的基础上,他们用演技赋予角色灵魂,最终彼此成就,在1997年开启了各自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对他们来说,这是幸运,对作品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部好的电视剧,音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分项。
主题曲《难念的经》,是97版《天龙八部》的专属订制,当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传遍了大街小巷,可会唱的没几个人。
一句话,太难了!
《难念的经》歌词出自林夕之手,为了写出符合电视剧意境的歌词,他翻遍《金刚经》,并从中获得启发,将佛经中的哲理,人生的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写入词中,意蕴十足的歌词,道尽了剧中人的人生。
但这却难为了唱歌的周华健,歌词绕口+节奏快+粤语,想要完美诠释可不容易,据说周华健录完后就不想再唱了,虽然还是他谱曲的。
因为难度系数太大,《难念的经》被称为“念咒神曲”,有很多剧粉说,降龙十八掌都学会了,主题曲还不会唱,还有人表示对着歌词也唱不会。
香港武侠剧最大的特色,就是每一部剧都有御用的配乐人,97版《天龙八部》配乐人是陈国梁。
陈国梁擅长用配乐推动剧情,渲染情绪,塑造人物形象,他把近200首或引用或原创的配乐融进了45集电视剧中,使得BGM成了该剧的一大特色。每当旋律响起,观众脑海中就自动涌现出剧中的画面,可以说音乐与画面严丝合缝,令人回味无穷。
在这版《天龙八部》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BGM。
当乔峰的标配BGM响起时,不用问,肯定是乔大侠带着他的盖世武功霸气出场了。在燃爆全场的音乐中声,乔峰横扫一片,导致观众都好奇他帽子里是不是藏着“音响”。只要他把音响一打开,谁也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乔峰靠什么纵横江湖?降龙十八掌、擒龙功?
NO,是BGM!
阿朱下线时,BGM是《思君黯然》的纯音乐,凄美的音乐直接将悲剧气氛烘托至顶峰。夜夜思君黯然处,塞上长城空许约。这不仅是一个姑娘的黯然离世,更是乔峰爱情的幻灭。
当轻盈欢快的《六脉神剑》旋律响起时,白衣飘飘的段誉上场了。
虚竹也有标配BGM,就是每次与梦姑相见的那段音乐。
剧中几大名场面,聚贤庄大战、少室山大战, 每一个战场的切换,都有专属的音乐,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之下,气氛瞬间达到高潮,观剧的体验爽到爆。
97版《天龙八部》能成为经典,那些让人魂牵梦萦的经典配乐功不可没,或磅礴或细腻或悲伤的丰富配乐让那个传奇的武侠世界,仿佛真实呈现在人们眼前。
现在的武侠剧,即便是在特效的加持下,武打动作依然看起来绵软无力。演员发型保持一丝不乱,表情管理控制得够帅够美,整个画面唯美得像是在跳舞和摆pose,唯独缺少了武侠的灵魂。
97版《天龙八部》拍摄时因为经费的限制,并没有取太多的实景,很多宏大的打斗场景都是在摄影棚里成的,布景也相当粗糙,泡沫假山、泡面雪花随处可见,但并不影响观众追剧时的热血沸腾。
这是因为导演李添胜和武术指导郭追,本着既要省钱又要拍好戏的原则,在动作设计上下足了功夫。
没有生动的特效,没有替身和套招,剧中每一个打戏镜头都是演员真拳脚真功夫打出来的,从小习武的樊少皇回忆起当初的拍摄时,说道:“以前拍摄条件好差,当时我在剧中的武打场面都是真人实战配合,全真功夫上阵。”
那些流畅的打斗动作,往往都是导演组和演员磨了无数遍的结果。
乔峰对战四大恶人那一场,不到十分钟的戏,足足拍了四十多天,黄日华每天的任务就是骑马、吊钢丝,直到最终通过。
段誉的招牌动作“凌波微步”拍了21天。
为了追求动作的飘逸感,剧组设想了多种方案,包括穿溜冰鞋、吊威亚,但因为外景场地受限,效果不理想都被否定了。最后,导演组采用了最耗体力的办法,让陈浩民一遍遍地来回跑动,将重复的镜头叠加在一起,最终才呈现了段誉犹如蜻蜓点水般丝滑的画面。
除了武打动作,服化道设计也很用心。
“虚竹”的光头并非头套,而是樊少皇专门剃的光头,后来因为拍摄时间过长,樊少皇还一度将头皮晒“糊”;乔峰的帽子不仅是饰品,更是为了弥补身高不足的精心设置。
就连剧中的小松鼠、金蟾蜍等动物都是用的实物。
相比现在动辄几个亿的大制作,拍出来的武侠片还是各种替身+抠图,“钞能力”不足的TVB堪称是用满满的诚意奉献了一部纯正的武侠剧。
时至今日,《天龙八部》已翻拍了n版,但无论过去多少年,当《难念的经》旋律响起,那些年,我们跟着剧中人,一起哭一起笑的记忆瞬间被打开。
纵然追剧的人已不再年轻,但并不影响大家对26年前那个快意恩仇,又不乏儿女情长的武侠江湖的怀念。
——END——
【作者|魔眼睛】
【编辑|知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