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乔遇
近日,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宜搜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宜搜科技成立于2005年,这一年也是百度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年,彼时宜搜科技作为初代移动互联网搜索服务商一度有希望与百度、谷歌同台竞争,如今却沦为靠网文阅读推荐和广告赚钱。
在百度总市值超450亿美元的今天,宜搜上市前融资估值不超过15亿元,且上市之路屡屡碰壁,汪溪的资本故事还有人听吗?
另外,界面新闻记者进入疑似深圳宜搜(http://eagao.cn)曾经的官网发现,该网站似乎久未更新维护,点击“网站建设一条龙服务”未有相关页面弹出。界面新闻记者两次致电咨询对方是否是宜搜,对方听到后立马挂了电话。
宜搜科技的历史可追溯至2005年,由汪溪创立后最开始主要在中国开展移动搜索业务,意在探索移动互联网搜索行业的商机。
公开报道显示,2008年,宜搜科技推出“移动顶告”产品,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主出售关键词,并提供WAP建站服务,以“黄金位置广告位、3G时代移动网站”等卖点,在全国各地前后设立了数十家代理商,开拓移动搜索商业市场。2012年5月,宜搜科技又发布手机搜索营销平台“宜点通”。
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宜搜陷入讨款风波,彼时近百人围在联合广场55楼,大部分因购买一款名为“移动顶告”的产品,声称被忽悠,要求退款。要求退款者称,宜搜这款产品每年会在全国不同城市召开推介会,设定不同主题邀请人员参与,中小企业主、个体户是购买产品的主力。
据天眼查披露,公司曾经存在多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其中两起合同纠纷案中找到了有关宜搜“移动顶告”业务的相关信息。
根据案件原告观点,宜搜科技宣称自己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收集搜索引擎,是即将上市的公司,购买其公司的“关键词”将有高价值回报等,但宜搜科技却在原告购买了其“移动顶告”关键词后迟迟未按照约定提供相关服务。
或是受该事件的影响,此后宜搜科技移动搜索业务一蹶不振。
界面新闻记者进入疑似深圳宜搜曾经网站发现,该网站似乎久未更新维护,点击“网站建设一条龙服务”未有相关页面弹出,界面新闻记者两次致电咨询对方是否是宜搜,对方听到后立马挂了电话。
2013年10月,公司推出宜搜小说APP,进军网文市场。
宜搜科技的上市之路更是一波三折。 2014年公司曾闯关纽交所,2017年至2019年公司挂牌新三板,终止时宜搜科技的股价为15元/股,总市值为12亿元。 2019年9月,宜搜科技递交了科创板招股书,历经两轮问询后于2020年主动撤回申请,如今又转战港交所。
上市前,软银、上海盛大、天津中浩均为公司股东,分别持股8.84%、6.27%、6.66%,根据2023年2月24日深圳力合出资1221.21万元认购284.17万股股份,总股本3.14亿股计算公司估值约13.51亿元。
知名机构的资本加持也难改公司估值较低的情况,且上市屡次碰壁,还会有人为宜搜科技的资本梦买单吗?
宜搜科技收入依靠四大业务,数字阅读推荐服务、数字营销服务、网络游戏发行服务和其他数字内容推荐服务。
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即用户在宜搜小说APP、宜搜小说快读版APP阅读网文时所观看的广告收入和付费会员收入;数字营销服务主要是公司全面广告投放服务以及应用程序商店的竞价排名服务。
上述两大业务收入占公司2021年、2022年1-9月的收入比重均超过了96%,若按照广告收入及非广告收入划分,报告期宜搜科技靠广告获取的收入占比分别高达69.2%、89.5%和91.6%,广告收入逐渐成为宜搜科技收入的支柱 , 这也意味着付费数字阅读推荐业务的下挫 。
2021年公司付费数字阅读推荐收入为3217.3万元、同比下滑41.52%,2022年1-9月付费数字阅读推荐收入2045.5万元,同比减少16.3%。
招股书披露的报告期各期(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9月)宜搜系列阅读APP的每月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分别为35.7元、45.2元和56.9元。
付费阅读收入下滑的情况下 , 单月每名用户付费金额却在提高 , 不难推出 愿意为宜搜系列阅读APP付费的人数在减少。
据披露,2020年、2021年宜搜系列阅读APP的付费阅读模式下月度付费人数分别为11.45万人、6.84万人,下滑明显。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9个月,公司月度付费人数仅剩4.45万人。
这表明 , 越来越多的人在宜搜系列阅读APP看网文时宁愿看广告 , 也不愿花钱买会员 。
业绩上,根据公司科创板招股书披露,2016年至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72亿元、4.01亿元、4.1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76.45万元、5157.27万元和6518.69万元;报告期公司收入分别为4.10元、4.33亿元、3.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30.5万元、5001.1万元、3000.0万元。
按此计算,2016年-2021年 六 年公司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只有约3.08%, 2021 年的 净利润更是不及2017年。
2012年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宜搜科技创始人汪溪曾公开表示:“资金不是问题,商业模式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你做的事情是否符合大趋势、大潮流。只要方向对,没有什么不可能。”
本次冲港股的宜搜科技,也确实是蹭上了“ChatGPT”、“元宇宙”的大潮流。
Chatgpt是AIGC领域的一个前沿工具,属于AI内容生成的一种典型应用。AIGC是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来创建跨情态的内容,包括音讯、代码、图像、文本及视频等等,该等内容通常包含内在逻辑,如情节及策略。
公司在招股书多处提到:“AIGC可在内容创作方面带来根本变化”,“计划在基础数据层利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生成数字内容”,简而言之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文学作品。
在具体未来战略上,宜搜科技举了短视频及漫画并根据新技术建筑建立AIGC训练模型的例子。
公司计划用本次上市募资金额拓展宜搜人工智能推荐引擎的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前沿技术,紧贴AIGC、元宇宙游戏及NFT等主流技术趋势。
不过,目前国内在AIGC技术上仍处于起步投入阶段,报告期宜搜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5404.7万元、5095.1万元和2870.9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3.2%、11.8%和8.6%,无论投入金额还是占比均在下滑,而各期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却在20%以上,重销售轻研发的宜搜科技靠什么在AI领域跟大厂竞争?
只要随手输入几个关键词,一幅精美的画作就能在顷刻之间生成;只需设置好响应的指令,从撰写脚本到剪辑视频,甚至创作音乐都能“丝滑”完成……今年以来,AIGC以雷霆之姿席卷各行各业,各大AI公司纷纷发力,抢抓大模型及AIGC机遇。
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日前,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宜搜科技”)现身港交所,欲冲刺“港股AIGC第一股”,中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对于辗转纽交所、科创板未果的宜搜科技而言,“蹭”上AIGC概念为其冲刺上市增加砝码。不过,倘若剥去这层“外衣”,当前公司的收入仍主要来自网文阅读平台,月活用户人数增长迟缓,公司还长期因为内容版权问题诉讼缠身;因侵犯个人信息问题,宜搜科技旗下APP曾被工信部通报下架。
此外,近期证监会国际部对宜搜科技出具补充材料要求,涉及股权架构、股东低价入股、数据安全等问题。想要如愿上市,宜搜科技仍有诸多疑团待解。
业绩增长乏力,被指“套路扣费”
将时间线拨回至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成为国内“搜索引擎一哥”。这一年,看好无线搜索的汪溪,在深圳创办了宜搜科技。
2008年,公司推出针对广大中小企业的“移动顶告”产品,即按照时间长短收费的关键词营销服务,在尚属蓝海的移动搜索引擎营销开辟了一方天地,曾被媒体誉为可以比肩百度的科技公司。
好景不长,自2012年因其“移动顶告”产品陷入“营销骗局风波”以来,宜搜科技在搜索引擎领域逐渐边缘化。
随着数字阅读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2013年,宜搜科技迅速掉转船头,推出“宜搜小说APP”,公司的业务重心也转移至数字阅读、数字内容上。
截止目前,宜搜科技有四大业务板块,分别为数字阅读推荐服务、数字营销服务、网络游戏发行服务及其他数字内容服务。
其中,数字阅读推荐服务是核心业务也是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5.2%、50.4%和53.2%,而“宜搜小说”App正是数字阅读推荐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主要通过宜搜小说APP以包含广告服务的免费数字阅读推荐,和付费阅读模式向用户提供文学内容。
紧贴C端的数字阅读,是各大互联网巨头角逐的赛道。掌阅科技、中文在线、阅文集团等上市企业是数字阅读领域的资深玩家;七猫小说、番茄小说、书旗小说、飞度小说等挑战者层出,头部玩家格局在不断变化。
与国内头部数字阅读平台相比,宜搜科技的体量偏小。2020-2022年前三季度,宜搜系列阅读APP的平均月活人数分别为2110万人、2390万人、2550万人。截至2022年上半年,阅文集团月活用户达到2.65亿名,掌阅科技月活用户达到1.6亿名。
强敌环伺下,宜搜科技不断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报告期内,宜搜科技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22亿元、9927万元、9882万元,分别占收入的29.7%、22.9%、29.7%。该部分销售费用主要为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及网络游戏发行服务的广告支出,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8.6%至9311.3万元,占销售及分销开支总额的94.2%。
图片来源:宜搜科技招股书
不过,自2018年免费阅读开始大行其道,数字阅读服务提供商普遍面临更高的获客成本,“宜搜小说”APP的付费用户数量也连年下滑。
招股书显示,宜搜系列阅读App的阅读付费人数从2020年的11.45万人下降到2022年9月30日的4.45万人。报告期内,该App的每月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分别为35.7元、45.2元及56.9元。
财经网注意到,在苹果App Store中,不少用户对“宜搜小说”APP给出一星评价,用户评价主要集中于“收费”“VIP也要花钱”“看书价格贵”等。
在黑猫投诉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宜搜小说存在“套路扣费”“诱导消费”的情况,称在花费0.5元试用一天后,次日平台直接扣掉158元的年费。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随着月活用户增长迟缓、营销费用不断增加,宜搜科技的业绩“开倒车”。
2020-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收4.12亿元、4.35亿元、3.34亿元,营收增速在5%左右;净利润分别为3130.5万元、4998.3万元、2994.9万元,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5.54%。
据宜搜科技2019年申报IPO时披露的数据,2016-2018年,公司营收在4亿元左右,2017-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5157.27万元,6518.69万元。意味着近两年公司的净利润不及2017年和2018年。
“AIGC第一股”OR“网文搬运商”
上市这件事,对于宜搜科技而言并不陌生。
2014年,公司曾欲冲刺纽交所,但最终作罢;2017年3月挂牌新三板,2019年6月终止挂牌,同年9月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2020年5月,公司主动撤回申报材料,A股上市计划折戟。
本次转战港交所,宜搜科技将目光对准风口之上的“ChatGPT”,冲刺“港股AIGC第一股”。
宜搜科技在招股书中指出,ChatGPT是AIGC的一个分支。与其人工智能网络生态体系更相关的是,AIGC可在内容创作方面带来根本变化。该公司称,其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已积累多年研发经验,将利用经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文学作品。
事实上,通过训练ChatGPT等语言模型进行写作并非新鲜事。
今年2月,中文在线在深交所互动易台上回复投资者称,“数据是组成AIGC的核心生产要素,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模型均需要海量数据支撑才可完成训练,公司积累的海量正版数字内容,可为AI模型提供核心生产要素。”此外,爱奇艺也宣布全面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合作业务中提到了“小说创作”。
不过,业内对于AI能否代替人类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仍存疑虑。国海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短期来看,AI的提效过程仍依赖人工纠错、引导,还无法脱离人类成为独立的生产力,更多作为辅助工具。
撇开现阶段AIGC能否创作出兼具文学性和商业价值的文学作品不谈,成立至今,宜搜科技并未参与内容生产,主要依赖引入第三方原创内容供应商的网络文学内容,其在版权、IP等方面与同行企业也存在差距。
报告期内,宜搜科技数字阅读内容成本分别为1652.2万元、980.3万元、773万元和516.9万元,成本占比从8.4%降至3.2%。该部分成本即用户在阅读供应商提供的网络文学内容后,公司根据分成模式与阅读内容供应商共享该部分收入,相当于仅“搬运”第三方作品。
图片来源:宜搜科技招股书
或因“版权短板”,宜搜科技频频卷入诉讼纠纷,阅文集团、爱奇艺、优酷、果麦图书、磨铁图书都曾因版权或传播权纠纷起诉过宜搜。
据公开资料,2019年,阅文集团曾诉宜搜小说在网站上提供的《盗墓神机》、《武冠三绝》等小说文学作品构成侵权,最终法院判决宜搜科技赔偿阅文经济损失合计20万元。
天眼查APP显示,与宜搜科技相关的司法案件达1038件,公司作为被告的案件比例为89.8%,其中案由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案件达389件。最近一起在2022年11月开庭,案由仍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
图片来源:天眼查APP
“由于传播的内容数量庞大,我们可能无法及时识别所有可能侵犯第三方权利的内容,或根本无法识别。”宜搜科技亦在招股书中直言,日常业务过程中可能会不时卷入基于侵犯第三方版权指控的诉讼。
除了可能发生的版权纠纷,近年来,网文IP改编热度持续走高,宜搜科技或也将错失IP红利。据第三方机构易观数据统计,2022年,包括出版、游戏、影视、动漫、音乐、音频等在内的中国网络文学IP全版权运营市场,整体影响规模超过2520亿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市场规模年增长预计超百亿。
对比同赛道的掌阅科技来看,2022年,其数字阅读平台的版权成本及版权产品成本分别为2.63亿元、1.19亿元,合计占当期总成本的比例为55.13%。据其财报,除了挖掘数字内容,掌阅科技发展“掌阅文学”内容孵化生态体系,累计签约作者数万名;版权产品业务中,该公司通过运营网络原创等文学版权,向阅读、影视、动漫等各类文化娱乐类客户输出其内容价值和IP价值,从而获取版权及衍生收益。
同期,中文在线的版税成本为1.48亿元,成本占比25.04%。该公司也将“决胜IP”写进了公司战略中,表示将着力打造“网文连载+IP衍生同步开发”的创作模式。
IP商业价值提升的当下,数字阅读平台行业“马太效应”持续显现,仅作为“搬运网文商”的宜搜科技恐难瓜分这一红利。
曾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信息,股东低价入股获关注
大数据时代,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智能算法和荐引擎,几乎能精准的实现“所想即所见”,带来方便之余,侵犯个人信息及隐私等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以工信部为代表的有关部门对侵害用户隐私、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等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2020年7月,工信部网站曾发布通报,要求下架包括“宜搜漫画”等在内的侵害用户权益且拒不整改的APP。“宜搜漫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私自搜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过度索取权限、账号难注销,集齐了所有方式涉嫌侵犯用户隐私,问题较为严重。
近期,证监会国际部对宜搜科技出具补充材料要求,要求其说明公司及参控股公司、主要境内运营实体开发、运营的APP、小程序等产品情况,说明是否涉及向第三方提供信息内容,如提供,说明信息内容的类型,以及信息内容安全保护的措施;收集及储存的用户信息规模、数据收集使用情况,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安排或措施。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股东突击“低价”入股情况也获证监会关注。
招股书显示,2023年2月,宜搜科技曾引入多家股东入股。引人侧目的是,在其余股东以每股4元左右价格认购公司股份的同时,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盛大”)的认购价格仅0.97元/股,仅以1905万元便认购公司6.27%股份。
对此,证监会要求宜搜科技说明上海盛大入股发行人价格明显偏低的原因及合规性。
另外,2022年4月,汪溪设立深圳宜聚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汪氏特殊目的公司”),并向宜搜科技的经营实体深圳宜搜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宜搜深圳”)的相关股东收购了部分股权。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汪氏中国特殊目的公司持有宜搜深圳62.1%股份。
对于股权变动,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在境内设立汪氏中国特殊目的公司的原因,相关股权转让是否依法缴纳税款。
从手机搜索到网文,又蹭 “ChatGPT”概念。
作者 | 武丽娟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小说爱好者们对于“宜搜” 并不陌生。宜搜小说APP提供言情小说、玄幻小说、校园小说、穿越小说、都市小说、架空小说、仙侠小说等内容,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偏好。
近日,宜搜小说的母公司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宜搜科技”)提交上市申请,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银国际。
宜搜科技是一家致力于阅读、音乐、漫画、游戏等移动数字内容领域,通过 APP、H5 页面等方式将数字内容推荐给终端用户,并以“内容付费”或“免费+广告”的方式实现盈利的互联网企业。
多年来,宜搜科技对资本市场一直跃跃欲试。
宜搜科技曾于2014年酝酿美股上市,后撤销申请。2017年3月,宜搜科技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9年6月从新三板摘牌。同年9月26日,宜搜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得受理,一个月后进入“已问询”阶段。遗憾的是,最后无果而终。
三年后,宜搜科技再度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刺。除了 “宜搜小说” 这一旗舰 IP 外,宜搜科技的触手还向搜索、游戏及数字营销等领域延伸,此次甚至将“ChatGPT”概念写入《招股书》。
宜搜科技曾经是一个老牌的移动搜索服务商,提供手机上的搜索引擎、移动广告服务等。
宜搜科技创始人兼CEO汪溪,是早期无线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之一。2000年初,汪溪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出社交产品“棉被悄悄话”,在业内引发巨大反响,该产品也曾一度被誉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上的第一个社区”。
2005年,被称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百度登陆纳斯达克。这一年,汪溪怀抱“无线搜索改变中国”的信念,创办宜搜科技,宜搜还一度比肩百度,两者占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宜搜科技逐渐淡出手机搜索的队伍。2013年,推出了宜搜小说App,并于2017年推出宜搜小说快读版App,向用户提供大量电子书,逐渐将重心转向网文业务。
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数字化阅读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在线阅读的方式。
《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在数字阅读用户年龄方面,44.63%为19-25岁用户,27.25%为18岁以下用户,Z世代(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成为数字阅读主力军。
据《招股书》,2021年,宜搜小说App平均月度活跃人数约为18.4百万人,在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排名第五。在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的十大应用程序(就平均月度活跃人数而言)当中,宜搜小说App于2021年的平均每日使用时长为98分钟,排名第四。
随着中国文化行业迅速发展及中国用户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增长,中国数字文化娱乐市场(包括网络游戏、影视视频、网络动漫、数字音乐、数字阅读等细分市场)的规模由2016年的3863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76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6%。预期2023年至2025年,中国数字文化娱乐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继续增加。而数字阅读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6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416亿元。
宜搜科技目前有四个业务线,数字阅读推荐服务、数字营销服务、网络游戏发行服务及其他数字内容服务。
宜搜科技还开发了网络游戏服务业务,包括《爱江山更学美人》及《帝王世纪》。两款游戏于2020年及2021年分别为其网络游剧发行服务的收益贡献约99.8%及86.3%。
不过,为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及精简营运,宜搜科技于2020年6月暂停网络游戏发行服务,并仅于少数渠道保留发行《帝王世纪》。2021年12月开始恢复该服务。
《招股书》显示,2021年,中国按收益计排名前四的网络游戏发行商为腾讯、网易、米哈游及三七互娱,合共占逾70%的市场份额。许多中小型网络游戏发行商争夺剩余的市场份额。
另外,宜搜科技提到了最近大热的 “ChatGPT”概念, 《招股书》中强调,与其他生成性人工智能工具一样,ChatGPT 是 AIGC(即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一个分支,AIGC可在内容创作方面带来根本变化。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已积累多年研发经验,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文学作品。
尽管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宜搜科技多年来还是以数字阅读为王牌业务。
2020年-2022年9月30日(下称“报告期”),宜搜科技的收益分别为4.1亿元、4.33亿元、3.33亿元;同期年内溢利分别为3130.5万元、5001.1万元及3000万元。其中,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45.2%、50.4%和53.2%,是主要收入来源。
数字营销服务 产生的收益分别为153.3百万元、201.6百万元、141.4百万元及148.2百万元,分别占总收益约37.4%、46.5%、44.9%及44.6%。为其第二大收入来源。
《招股书》显示,宜搜系列阅读App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累计注册用户人数为400万名。 而平均月度活跃人数由2020年的2110万名增加至2021年的2390万名,2022年9月30日为2550万名。
不过,由于免费数字阅读模式的影响,付费数字阅读模式用户的增长率已经放缓。另外,近年来,随着字节跳动旗下西红柿小说、百度投资的七猫小说等免费阅读平台兴起,加之阅文集团、掌阅科技(603533.SH)、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阅读等巨头的加入,付费阅读赛道竞争激烈。
宜搜系列阅读App的阅读付费人数从2020年的11.45万人下降到2022年9月30日的4.45万人。 上述报告期内,该App的每月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分别为35.7元、45.2元及56.9元。
为此,宜搜科技加大数字阅读推荐服务的广告开支,目的是推广品牌及吸引客户。广告开支主要包括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及网络游戏发行服务的营销推广费用。
其中,营销推广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手机用户应用商店,如 iOS 应用商店及安卓应用商店;二是社交媒体、短视频等第三方平台;三是其他营销网站渠道,包括广告联盟及中小型网站集合等。
2020年-2022年前9个月,宜搜科技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 1.22 亿元、9927万元、9882 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 29.7%、22.9% 及 29.7%。其中广告开支占据大头,2022年前9月广告开支为 9311.3 万元(同比增长 38.6%),约占销售及分销开支总额的 94.2%,已经超过 2021 年全年的 8882 万元广告开支。
报告期内,宜搜科技的流动负债分别为6910万元、4860万元及1.17亿元。流动资产有所增加主要由于贸易应收款项有所增加,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及数字营销服务产生的广告收入增加。
也就是说,宜搜科技主要以“内容付费”或“免费+广告”的方式实现盈利。 在付费数字阅读方面,一个是用户付费购买图书产生充值费用,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在免费内容中嵌入广告的方式为广告主提供推广服务。广告客户主要包括广告主及第三方广告代理商,有腾讯广点通、百度网讯等互联网广告平台以及各类广告代理商。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认为,如果只是将他人的知识进行简单聚合,一方面是缺少自身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是一定存在大量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因为将他人的知识产权用于自己谋利,这样的模式很难长久稳健发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已于2021年6月实施,大幅增加了侵犯版权的成本,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扩大版权保护范围,增强对内容创作者的版权保护。
宜搜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平台上传播的内容可能使公司面临第三方指控侵犯知识产权、不公平竞争、侵犯隐私、诽谤及其他侵犯第三方权利。
爱企查显示,宜搜科技有440条立案信息,其中包括开庭公告241条。近年来,宜搜科技及其子公司曾深陷多个官司,案由包括合同纠纷、名誉权纠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涉案金额百万元。
2016年至2019年1-3月,宜搜科技营业外支出分别为36.1万元、428.12万元、140.3万元和12万元,主要为诉讼和解款和预计负债。其中,原告包括淘宝、爱奇艺等。此外,宜搜科技曾还与汉华易美、果麦文化、连游网络、迅雷网络等公司之间存在多起著作权纠纷。
2019年,北京爱奇艺称其合法授权获得《河神》在中国境内的独占信息网络传播权。而“宜搜小说”软件向公众提供小说作品《河神》的在线阅读服务,侵犯了其信息网络传播权。该案以宜搜科技败诉告终。
讽刺的是,2019年5月,宜搜小说也以侵害商标权为由起诉爱奇艺、百度网讯索赔100万元。宜搜认为在百度搜索“宜搜小说下载”结果却导向“爱奇艺阅读”App的下载页面。
此次赴港IPO,报告期内,宜搜科技披露了三宗待决诉讼。其中一起是与广州泰迪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陈年旧事。针对2019年双方订立的游戏运营推广合约中的合约义务,互相控诉对方违约。最终,两起案件被判定并案审理。
在版权意识逐渐增强的当下,宜搜科技的版权纠纷或许会继续增加。 沈萌表示,作为知识付费业务,知识产权纠纷对业绩存在重大影响,所以除非相关诉讼涉及的业绩规模占比较小,否则也很难得到港股IPO的批准。这种纠纷完全可以避免,之所以会出现,是存在利益争执,所以如果企业能够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不会成为潜在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诉讼风险之下,宜搜科技的上市之路会顺利吗?你喜欢阅读在线网文吗?留言聊聊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