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10万步能换1元钱?听起来很美的“走路赚钱”,还潜藏着这些风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文 常鑫/图

继刷视频、看新闻可以赚钱后,走路也可以赚钱了。作为赚钱类App家族中的新成员,“走路赚钱”类App主打“运动领红包”概念,收获不少用户。

不久前,“趣步”App因涉嫌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但其他“走路赚钱”类App仍势头不减。在专家看来,面对这些游走在过度索取个人信息、虚假宣传边缘的App,用户仍需谨慎使用。

◆ 案例回放 ◆

走路换金币?10万步可领1元

记者下载了一款名为“步多多”的App,该App的首页便是用步数换取金币的按钮。根据系统设定的兑换比例,App内10000个金币可以兑换1元人民币,金币可提现的最低限度为1元起。用户每天可通过步数换取金币,也可以完成各种任务获取金币。前者的兑换比例大约为10比1,即10步可兑换1金币。简单来说,就是“走得越多,金币越多”。不过,根据该比例换算,用户每天想通过走路提现1元的话,需要步行近10万步。

除了走路赚钱外,“步多多”App中还设置了大量任务用于换取金币,包括“每日运动”“设置目标步数”“看创意视频”等,但均只能换取几十个金币,而“邀请好友”和“填写邀请码”两项任务则可一次性赚取数千金币。在一些用户看来,这样的设定是在鼓励用户“拉人头”。

声称“走路能赚钱”的App并不止“步多多”。另一款名为“趣步行”的App,同样以“走路赚钱”为噱头,同样是10步兑换1金币,以及10000金币兑换1元,但该App日常提现的最低限度被要求在10元,换算下来即10万金币。与“步多多”类似,除了兑换步数外,“趣步行”也设置了一众赚金币任务,其中“最值钱”的任务同样是邀请好友。

除了上述两款App外,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中搜索“走路赚钱”关键字,结果中出现了不下20款类似App。在这些App的介绍中,“一边走路一边赚钱”“走路赚收益”“走路天天领红包”这样的宣传语随处可见。

那么看起来很美的“走路赚钱”性价比究竟如何呢?假设一名用户每天步行20000步,且邀请五个好友注册使用,同时完成绝大部分每日任务,大约可赚到1.5元。如果仅靠兑换步数赚钱,每天收入仅在0.2元,一个月合计收入不超过10元。

◆ 用户声音 ◆

月入数十元,希望以此激励自己运动

虽然一个月只能赚数十元,但“走路赚钱”类App仍然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据媒体此前报道,“步多多”上线三个月便在安卓端就取得1.5亿次下载量,收获1800万月活用户,日均打开量800万。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中看到,其他的同类App下载量也在数百万次到7000余万次不等。

“本来工作就一直需要在外面跑,不赚钱也是在走,现在走路可以赚钱不是更好嘛。”从事外勤工作的吴女士认为,通过这些“走路”App将步数变现是不错的选择,“现在老说躺着赚钱,那我们这就属于走着赚钱。”在她看来,相比在微信上拼步数,走路赚钱的概念对于年轻人而言还是有一定吸引力。大学生小刘告诉记者,自己下载了多款类似App,每天会在夜跑时带着手机:“虽然钱不多,但好歹是一笔收入。”

纯靠走路赚得的零花钱微乎其微,但一些用户表示,并不是真想赚钱,仅仅是用来激励自己。“这个就好比小区门口那些回收可回收物的箱子,卖废品卖卖也只有一两块钱,但换积分什么的就会让我很有动力。”市民段女士在不久前下载了一款走路赚钱的App,但至今未提过现,“等积攒得多了再体现吧,就当做运动的一笔奖金好了。”

不过,也有人对这类App心怀担忧。“真正锻炼身体的人是不屑于用这样的软件的。”健身多年的市民王先生认为,许多人下载“走路赚钱”App,只是出于新鲜感,靠这种App监督自己锻炼,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担心个人信息泄露也是一些市民抨击“走路赚钱”类App的原因之一。“商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羊毛出在羊身上,当心信息泄露。”有网友指出,许多此类App不开通电话、位置、短信等权限根本无法使用,“都是在收集个人信息,有些连个协议也没有,应该整顿一下。”

◆ 业内剖析 ◆

本质是卖广告,警惕金币“金融产品化”

虽然以“走路赚钱”为噱头,但记者注意到,在许多此类App中,相比步数兑换金币,更高效的往往是“拉人头”和完成各种看视频、转发任务。记者在体验某款“走路赚钱”App后发现,所谓的看视频任务实为观看一则广告,内容为推荐某款“看视频能赚钱”的App。

这样的模式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曾经走红的“读书赚钱”“刷视频赚钱”“看新闻赚钱”等一众赚钱类App。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走路赚钱”只是商家打造的一个讨巧概念,本质上还是在“卖广告”,而想要赚钱的用户则成为了App开发商面对广告主时手中的筹码。

一位从业多年的广告圈人士指出,这些“赚钱App”通过嫁接广告盈利模式,无论穿着什么样的马甲,本质上都是在倒卖流量:“你可以把这些App看作是广告公司。”

有媒体曾做过统计,用户在“步多多”上想要拿到0.25元奖励,需要观看弹窗广告、视频广告等约15-20次,而根据“步多多”给出的广告单价,15-20次广告的价格约为0.6元左右。这意味着,在用户花费大量时间赚取小额奖励的同时,间接在为平台打工。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刘长喜指出,这些App通过广告盈利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要警惕一些赚钱类APP中出现的“变种”。“一些App里面走路赚到的金币可以交易,充当着App内流通的货币。”除了货币功能外,这些金币还可能被“金融产品化”。

如果App运营方设定的提现比例不断调整,消费者为了让金币增值甚至充值收购金币,形成类似股市的操盘模式。刘长喜指出,在一些赚钱类App的广告语中,也流传着一些所谓的“创富神话”,对不少人有着一定吸引力,但如果最后App爆雷,不能兑付(无法提现),消费者就面临风险。“很多App号称不参与其中的交易过程,只是作为中介撮合交易,但是很难核实。”

◆ 特别提醒 ◆

个人信息泄露、虚假宣传等风险依旧存在

今年10月,多家媒体报道了“趣步”App因涉嫌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被湖南省长沙市工商部门立案调查。作为“走路赚钱”类App中的巨头,“趣步”曾经拥有大量用户。据媒体公开报道,这款以“让汗水不白流”为宣传口号的手机应用软件,却逐渐走上了类似“拉人入伙”就能获得回报的“传销模式”。

虽然和趣步一样主打“走路赚钱”概念,但“步多多”“趣步行”等App内涉及传销的违规违法部分已不见,而是走广告变现路线,诸如网贷、理财、保险、棋牌游戏以及其他各类赚钱App的广告随处可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用户在使用这些App时就没有风险。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赚钱类App会索要包括手机号、读写设备上的照片及文件、定位信息等多项权限。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规,企业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应符合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告知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范围、目的、用途,且要经过用户的同意。他指出,部分商家喜欢用万金油的“提升用户体验”为由收集用户信息,必要原则最易产发争议。“比如赚钱类App,去收集用户的手机通讯录,如果说是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很难说得过去,有可能就违反了网络安全法规定。”

赵占领同时表示,虚假宣传和传销也是此类App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果没有虚假广告,或者只是邀请别人加入获得奖励,应该没有问题。”但他指出,如果有App出现人员链,即用户A推荐的用户推荐其他人时,用户A仍可以获得佣金,这样的模式就有可能涉嫌传销。

对于赚钱App的兴起,相关部门今年6月,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趣头条、惠头条等聚合资讯类平台,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广告发布前审查把关、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杜绝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同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此类玩手机、刷微信轻松赚钱的广告,以免上当受骗。赵占领认为,目前阶段对于赚钱类APP的监管仍需要市场监管、网信部门多部门加强协作。

步数越多,收益越高?别被“走路也能赚钱”的理财广告忽悠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卡路里,卡路里,燃烧我的卡路里!”在电影《西虹市首富》里,为了在一个月内花完10亿元,男主角王多鱼想出了一个妙招:所有人,每减轻1公斤体重,便能赚1000元。于是伴随着魔性的“燃烧我的卡路里”口号,整个西虹市的人都开始减肥。

当电影情节照进现实,“燃烧我的卡路里”真能赚钱吗?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还真有一款号称能通过运动来赚钱的App。

走路也能赚到钱的理财

“丑的人还在睡觉,美的人已经跑出一杯星巴克了。”2016年的一天,一个女孩晒出的朋友圈截图引起了在上海工作的罗先生注意。截图显示,女孩运动步数为12433步,燃烧了311大卡热量,账户金额是11万余元,今日收益为32.66元。

罗先生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一款运动理财的App。App页面上的宣传语是“走路也能赚钱”,并列出每日步数可以对应不同的收益率,而且承诺保本付息,可随时提现,次日到账。

也就是说,收益率由步数决定,步数越多,收益越高。 只要在该理财平台内充值投资,平台便会根据投资者手机上每天产生的运动步数,计算出相应的理财收益。该平台承诺以年化4%的收益“保底”,最高则能达到年化12%的收益,当微信运动步数达到1.5万步,就可以达到最高年化收益率12%的收益,且随存随取。

“1.5万步完全没难度啊,而且12%的年化收益率确实很高。”罗先生抱着试试的心态下载了这款运动理财软件,发现果然能顺利收益并提现。

这款软件叫米米,于2015年7月正式上线。公司为了推广产品,不仅市场部积极在网上进行推广,公司内部还发文,让每个员工都体验一下,然后通过员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一步打开市场。

公司老板齐文亮特意叮嘱员工们要多发朋友圈,邀请亲朋好友一同使用这款软件。

这款理财的起投点只有100元,员工们或多或少都投了些钱进去,很快都尝到了“燃烧卡路里”的甜头。对于长期坐办公室缺乏运动的白领们来说,趁午休、下班的时候走走路、遛遛弯,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提高运动步数从而获得理财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尽可能达到1.5万步的运动步数,争取年化12%的最高收益,有的员工还使用了刷运动步数的“外挂神器”,足不出户便可实现步数过万,高居运动排名“榜首”。

员工们也成了推广这款软件的“自来水”,不仅积极在朋友圈内发布相关的图片内容,介绍米米App产品功能及收益、下载App的路径等,还在线下不断地向朋友、家人推广。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公司开展了“赠送体验金”活动。新用户注册使用米米App后,公司会在该账户内赠送人民币1万元的体验金,这部分资金的收益,新用户是可以提现的,但体验金是拿不出来的。此活动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注册使用该App。

4%至12%理财收益要靠放贷维持

从2016年开始,罗先生就在米米App上陆续投入了25万余元,其间确实有过收益。直到2021年6月,该平台出现无法正常提款的情况。同年7月,罗先生报警,此时他的账户里还有22万元无法兑付。

石先生也是如此,2016年5月,他经朋友介绍下载了这款软件。从2016年5月起,他曾多次在该软件内投资及提现,他的资金是分两个账号投资的,一个是用他自己的手机号注册,另一个是用其女儿的手机号注册。

石先生获得的利息大概是17万元左右,扣除已获利息,现仍未兑付的本金还有117万元,其中,他自己的账号内有53万元,女儿账号内有64万元。

发现无法提现的投资人纷纷开始报案。

接到报案后,公安机关迅速立案侦查,但此时该理财平台的运营主体达米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齐文亮已消失。经查,该平台投资者有4万余人,平台非法集资金额19亿余元。

“一个仅靠走路就能达到4%至12%收益的理财平台,它靠什么盈利?它能不能兑付?” 这让承办该案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俞琳感到十分疑惑。

自2014年起,齐文亮先后成立达米公司以及多家关联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达米公司主营业务是做助贷,其盈利模式是协助资金方放贷给有需求的客户,同时向资金方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持牌机构,以及公司融资款。

2015年,未经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批准,达米公司开发并运营了一款手机理财平台,打出“走路也能赚钱”的广告词,宣称根据投资人的每日行走步数,可以赚得年化4%至12%的收益。该理财平台正式运营后,很快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

但事实上,作为运营主体的达米公司并不具有向公众募集资金的资质。

“投资者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这个通过走路就能返还利息的理财平台,背后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检察官表示,“达米公司没有实际的投资项目,仅仅靠走路,怎么可能达到4%至12%的收益?”

达米公司到底靠什么业务来兑付如此高额的本息呢?答案是放贷。

“达米公司将从外部募集到的资金,转移到关联公司开发的放贷平台,以较高利率发放贷款给借款人,从中赚取利差。”案发后,达米公司的员工均证实,这就是平台的运营模式。

事实证明,这样的运营模式不可能长久。从2016年10月开始,达米公司开始连年亏损,逐渐无力兑付高额本息。但齐文亮及达米公司仍夸大自己的盈利能力及资金安全性,通过“借新还旧”等方式募集资金,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对外放贷、兑付集资参与人本息、公司日常开支等。

将非法资产“洗白”为合法资金

“本案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合法资金与非法资金的‘混用’。” 检察官介绍,为了逃避监管,掩饰、隐瞒非法资金来源和性质,齐文亮将资金募集端与放贷端进行了剥离,由关联公司又又公司另行注册成立金海商业保理公司对外进行放贷。

据调查,放贷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的投资、三轮融资所得的资金以及通过米米理财软件平台非法募集的资金。这就为齐文亮掩盖非法资金来源和性质创造了条件,同时衍生出了另一种犯罪行为——自洗钱。

所谓自洗钱,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上游犯罪之后,对违法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自行“清洗”以使之合法化的行为。

齐文亮和达米公司将非法所募资金与来自金融机构、公司自有资金等合法资金相混同,将部分非法资金以“自有资金”名义划转至上述保理公司,通过自家运营的放贷平台发放贷款获取收益,企图用这种方式掩饰非法资金来源及性质,将非法资产“变为”合法资金,涉嫌洗钱金额630万余元。

检察官介绍,齐文亮这样的做法,从形式上剥离了吸资端(理财软件)与放贷端(放贷平台),更具有隐蔽性,使得公司在形式上更接近“合法经营”。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金融方式”,在齐文亮看来虽有风险,但值得一试。在创立公司初期,也曾经历估值的高光时刻,完成数轮融资,其背后有不少大型投资公司。

金融才俊遭遇“资金断裂”

“80后”齐文亮毕业于某知名大学,是上海金融圈的青年才俊,拥有多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

公司成立以来,前几年盈利基本平衡,但2016年国家政策趋紧之后,资本圈的资金基本不流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公司开始连年亏损。此时的齐文亮还在不停开拓业务线,想通过补充业务现金流来弥补高速的现金流出。

“一方面靠融资,一方面控制运营成本。”齐文亮在供述中说,但是经过三四年的努力,也没能实现扭亏为盈。 主要是业务缩水、坏账率增加,又无法裁员以控制成本。

从2017年开始,公司的资金缺口每年都在加大,从5000万元到1亿元的缺口。坏账率也在提高,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坏账率达到11%,整个公司资金运转已经失控。

公司出事前两周,齐文亮曾向部分中高层员工借钱:“我扛不住了,我向大家借一笔钱帮公司渡过难关。” 但是没有人理会他,资金链彻底断裂。

尽管齐文亮想尽办法,但2021年年中开始,理财投资平台已无法兑付集资人本息,达米公司无力回天。2021年7月,齐文亮畏罪潜逃。

2022年3月2日,齐文亮在上海市宝山区一出租房内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2022年8月,该案移送至浦东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认为,自2015年7月起,达米公司未经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批准,开发并运营米米理财手机软件,通过发朋友圈、口口相传等方式公开宣传,按照投资人每日行走步数,承诺4%至12%不等的浮动年化收益率,向不特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2016年10月后,齐文亮明知达米公司连续亏损无力兑付高额本息,仍夸大盈利能力及资金安全性,通过“借新还旧”等方式募集资金,资金主要用于对外放贷、付集资参与人本息、维持公司经营等。

经审计,非法集资金额达19亿余元,未兑付金额为4100万余元,涉嫌集资诈骗罪。

自2015年7月起,达米公司为掩饰上述非法募集的资金来源和性质,通过实际控制又又公司等关联公司资金账户,将非法募集资金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自融资金相混同,并将部分资金以“自有资金”名义划转至又又公司等关联公司后,通过平台发放贷款获取收益,涉嫌洗钱罪,金额达630万余元。

检察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齐文亮作为达米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当以非吸、洗钱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3年1月18日,经浦东新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浦东新区法院以集资诈骗罪、洗钱罪判处达米公司罚金200万元;以集资诈骗罪、洗钱罪判处被告人齐文亮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90万元。

(文中涉案人员、公司、软件均为化名。本文有删减,更多内容请关注《方圆》4月上期)

本文杂志原标题:《别被“走路也能赚钱”的理财广告忽悠了》

本文为《方圆》杂志原创稿件,转载时请在醒目位置标明作者,并注明来源:方圆。

步数越多,收益越高?别被“走路也能赚钱”的理财广告忽悠了

“卡路里,卡路里,燃烧我的卡路里!”在电影《西虹市首富》里,为了在一个月内花完10亿元,男主角王多鱼想出了一个妙招:所有人,每减轻1公斤体重,便能赚1000元。于是伴随着魔性的“燃烧我的卡路里”口号,整个西虹市的人都开始减肥。

当电影情节照进现实,“燃烧我的卡路里”真能赚钱吗?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还真有一款号称能通过运动来赚钱的App。

走路也能赚到钱的理财

“丑的人还在睡觉,美的人已经跑出一杯星巴克了。”2016年的一天,一个女孩晒出的朋友圈截图引起了在上海工作的罗先生注意。截图显示,女孩运动步数为12433步,燃烧了311大卡热量,账户金额是11万余元,今日收益为32.66元。

罗先生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一款运动理财的App。App页面上的宣传语是“走路也能赚钱”,并列出每日步数可以对应不同的收益率,而且承诺保本付息,可随时提现,次日到账。

也就是说,收益率由步数决定,步数越多,收益越高。只要在该理财平台内充值投资,平台便会根据投资者手机上每天产生的运动步数,计算出相应的理财收益。该平台承诺以年化4%的收益“保底”,最高则能达到年化12%的收益,当微信运动步数达到1.5万步,就可以达到最高年化收益率12%的收益,且随存随取。

“1.5万步完全没难度啊,而且12%的年化收益率确实很高。”罗先生抱着试试的心态下载了这款运动理财软件,发现果然能顺利收益并提现。

这款软件叫米米,于2015年7月正式上线。公司为了推广产品,不仅市场部积极在网上进行推广,公司内部还发文,让每个员工都体验一下,然后通过员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一步打开市场。

公司老板齐文亮特意叮嘱员工们要多发朋友圈,邀请亲朋好友一同使用这款软件。

这款理财的起投点只有100元,员工们或多或少都投了些钱进去,很快都尝到了“燃烧卡路里”的甜头。对于长期坐办公室缺乏运动的白领们来说,趁午休、下班的时候走走路、遛遛弯,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提高运动步数从而获得理财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尽可能达到1.5万步的运动步数,争取年化12%的最高收益,有的员工还使用了刷运动步数的“外挂神器”,足不出户便可实现步数过万,高居运动排名“榜首”。

员工们也成了推广这款软件的“自来水”,不仅积极在朋友圈内发布相关的图片内容,介绍米米App产品功能及收益、下载App的路径等,还在线下不断地向朋友、家人推广。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公司开展了“赠送体验金”活动。新用户注册使用米米App后,公司会在该账户内赠送人民币1万元的体验金,这部分资金的收益,新用户是可以提现的,但体验金是拿不出来的。此活动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注册使用该App。

4%至12%理财收益要靠放贷维持

从2016年开始,罗先生就在米米App上陆续投入了25万余元,其间确实有过收益。直到2021年6月,该平台出现无法正常提款的情况。同年7月,罗先生报警,此时他的账户里还有22万元无法兑付。

石先生也是如此,2016年5月,他经朋友介绍下载了这款软件。从2016年5月起,他曾多次在该软件内投资及提现,他的资金是分两个账号投资的,一个是用他自己的手机号注册,另一个是用其女儿的手机号注册。

石先生获得的利息大概是17万元左右,扣除已获利息,现仍未兑付的本金还有117万元,其中,他自己的账号内有53万元,女儿账号内有64万元。

发现无法提现的投资人纷纷开始报案。

接到报案后,公安机关迅速立案侦查,但此时该理财平台的运营主体达米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齐文亮已消失。经查,该平台投资者有4万余人,平台非法集资金额19亿余元。

“一个仅靠走路就能达到4%至12%收益的理财平台,它靠什么盈利?它能不能兑付?”这让承办该案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俞琳感到十分疑惑。

自2014年起,齐文亮先后成立达米公司以及多家关联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达米公司主营业务是做助贷,其盈利模式是协助资金方放贷给有需求的客户,同时向资金方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持牌机构,以及公司融资款。

2015年,未经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批准,达米公司开发并运营了一款手机理财平台,打出“走路也能赚钱”的广告词,宣称根据投资人的每日行走步数,可以赚得年化4%至12%的收益。该理财平台正式运营后,很快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

但事实上,作为运营主体的达米公司并不具有向公众募集资金的资质。

“投资者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这个通过走路就能返还利息的理财平台,背后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检察官表示,“达米公司没有实际的投资项目,仅仅靠走路,怎么可能达到4%至12%的收益?”

达米公司到底靠什么业务来兑付如此高额的本息呢?答案是放贷。

“达米公司将从外部募集到的资金,转移到关联公司开发的放贷平台,以较高利率发放贷款给借款人,从中赚取利差。”案发后,达米公司的员工均证实,这就是平台的运营模式。

事实证明,这样的运营模式不可能长久。从2016年10月开始,达米公司开始连年亏损,逐渐无力兑付高额本息。但齐文亮及达米公司仍夸大自己的盈利能力及资金安全性,通过“借新还旧”等方式募集资金,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对外放贷、兑付集资参与人本息、公司日常开支等。

将非法资产“洗白”为合法资金

“本案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合法资金与非法资金的‘混用’。”检察官介绍,为了逃避监管,掩饰、隐瞒非法资金来源和性质,齐文亮将资金募集端与放贷端进行了剥离,由关联公司又又公司另行注册成立金海商业保理公司对外进行放贷。

据调查,放贷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的投资、三轮融资所得的资金以及通过米米理财软件平台非法募集的资金。这就为齐文亮掩盖非法资金来源和性质创造了条件,同时衍生出了另一种犯罪行为——自洗钱。

所谓自洗钱,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上游犯罪之后,对违法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自行“清洗”以使之合法化的行为。

齐文亮和达米公司将非法所募资金与来自金融机构、公司自有资金等合法资金相混同,将部分非法资金以“自有资金”名义划转至上述保理公司,通过自家运营的放贷平台发放贷款获取收益,企图用这种方式掩饰非法资金来源及性质,将非法资产“变为”合法资金,涉嫌洗钱金额630万余元。

检察官介绍,齐文亮这样的做法,从形式上剥离了吸资端(理财软件)与放贷端(放贷平台),更具有隐蔽性,使得公司在形式上更接近“合法经营”。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金融方式”,在齐文亮看来虽有风险,但值得一试。在创立公司初期,也曾经历估值的高光时刻,完成数轮融资,其背后有不少大型投资公司。

金融才俊遭遇“资金断裂”

“80后”齐文亮毕业于某知名大学,是上海金融圈的青年才俊,拥有多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

公司成立以来,前几年盈利基本平衡,但2016年国家政策趋紧之后,资本圈的资金基本不流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公司开始连年亏损。此时的齐文亮还在不停开拓业务线,想通过补充业务现金流来弥补高速的现金流出。

“一方面靠融资,一方面控制运营成本。”齐文亮在供述中说,但是经过三四年的努力,也没能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是业务缩水、坏账率增加,又无法裁员以控制成本。

从2017年开始,公司的资金缺口每年都在加大,从5000万元到1亿元的缺口。坏账率也在提高,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坏账率达到11%,整个公司资金运转已经失控。

公司出事前两周,齐文亮曾向部分中高层员工借钱:“我扛不住了,我向大家借一笔钱帮公司渡过难关。”但是没有人理会他,资金链彻底断裂。

尽管齐文亮想尽办法,但2021年年中开始,理财投资平台已无法兑付集资人本息,达米公司无力回天。2021年7月,齐文亮畏罪潜逃。

2022年3月2日,齐文亮在上海市宝山区一出租房内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2022年8月,该案移送至浦东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认为,自2015年7月起,达米公司未经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批准,开发并运营米米理财手机软件,通过发朋友圈、口口相传等方式公开宣传,按照投资人每日行走步数,承诺4%至12%不等的浮动年化收益率,向不特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2016年10月后,齐文亮明知达米公司连续亏损无力兑付高额本息,仍夸大盈利能力及资金安全性,通过“借新还旧”等方式募集资金,资金主要用于对外放贷、付集资参与人本息、维持公司经营等。

经审计,非法集资金额达19亿余元,未兑付金额为4100万余元,涉嫌集资诈骗罪。

自2015年7月起,达米公司为掩饰上述非法募集的资金来源和性质,通过实际控制又又公司等关联公司资金账户,将非法募集资金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自融资金相混同,并将部分资金以“自有资金”名义划转至又又公司等关联公司后,通过平台发放贷款获取收益,涉嫌洗钱罪,金额达630万余元。

检察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齐文亮作为达米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当以非吸、洗钱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3年1月18日,经浦东新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浦东新区法院以集资诈骗罪、洗钱罪判处达米公司罚金200万元;以集资诈骗罪、洗钱罪判处被告人齐文亮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90万元。

(文中涉案人员、公司、软件均为化名。)

(原标题:步数越多,收益越高?别被“走路也能赚钱”的理财广告忽悠了)

来源:方圆

流程编辑:tf007

标签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