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又来了和大家继续分析本专题系列的作品——“当年玩过的经典网络游戏,你还记得吗?”2008年的内容。今天我大致盘算了一下,2008出品的网络游戏还真不少,光我挑选出来认为能怀旧一下的就有20几个,所以2008年的网络游戏盘点,恐怕要用4到5篇文章才能完结了。当然请小伙伴们放心,内容再多我也会用最诚恳的态度为大家认真总结的。我现在的更新速度基本上是一周1到2篇文章,说起来绝对算不上高效,但我的想法是既然写就要用心去写,把每一篇都做成值得让大家去阅读的文章。就拿这篇来说吧,搜集素材加成文,我从早晨9点一直写到了下午4点(当然有可能是我写作能力有限),真的是想把所有的真心注入到文章中,与您分享。
话不多说,书接前文,咱们开始。
7、《天书奇谈》
《天书奇谈》是由猫扑开发的一款角色扮演类网页游戏,于2008年12月28日发行。仙人左丘和于伯牙游历河山之时,不经意间巧得了一本无字天书。为了追寻无字天书的下落,《天书奇谈》玩家将扮演一个修仙奇才去拯救乱世,演绎一段充满神话幻想的传奇故事。
说起《天书奇谈》这部动画片,相信很多80、90后的小伙伴肯定不会陌生,毕竟这是我们童年无法抹去的经典记忆。但要说起《天书奇谈》这款网游,可能很多玩家都未曾接触过甚至不知道有这款游戏的存在。虽说是一款比较小众的游戏,但这款游戏的很多东西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天书奇谈》这款游戏对人物、场景、服饰和装备等方面的设计其实都非常精细,采用西方魔幻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巧妙结合游戏风格,加上2D回合制作战模式和人物Q版形象的加持,副本、活动、PK结婚系统等设计一应俱全,总体来看这款游戏的综合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奈何受众群体过少,也让这款游戏成为了万千网络游戏海洋中并不起眼的一个。
8、《三国兵临城下》
《三国兵临城下》是一款气势恢弘、群雄纷起的以三国时期为游戏背景的网页游戏,是免光碟、免下载、免安装,玩家直接通过网页浏览器进行的策略类网络互动游戏,2008年8月3日留档内测。《三国兵临城下》强调“你”才是游戏真正的统帅,突出了乱世三国结盟结义谋求发展,同仇敌忾而共赢天下。并以其独特的名将特性,城池发展,征战模式,科技计谋而称雄与三国系列网页游戏!
《三国兵临城下》这款游戏,充分考虑到了玩家对游戏画质要求的这一重要特点,随着网络游戏的日渐推新,玩家对游戏画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且多数玩家普遍认为,网页游戏的画质天生较差,几乎不具备什么观赏性。但《三国兵临城下》这款游戏就完全考虑到了“画质”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对人物的造型几乎可以满足多数玩家的喜好要求,建筑物的内外部造型以及城池、地貌的设计也很好地体现出了中国古典雅致的风貌,用“精致”一词来形容,毫不过分。有如此优质的画面,游戏操作起来却没有任何卡顿感,流畅异常,加上游戏内容简单明了,操作直白,的确给了玩家很不错的游戏体验。
9、《三国风云》
《三国风云》是一款MMOSLG网页游戏,于2008年3月5日发行。游戏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结合了模拟经营和战争策略,并根据真实历史时间进行游戏,玩家需要通过对资源的积累发展城市建设,通过招募武将和军队提升军事实力,通过合纵连横搞好外交关系,同时扩张自己的实力,攻城略地雄霸一方或完成统一大业。
《三国风云》、《三国兵临城下》和《热血三国》属于同时期三款不错的网页版三国策略类游戏(《热血三国》在前面的文章当年玩过的经典网络游戏,你还记得吗?(2008年)上中已经介绍过),但这三款游戏究竟孰高孰低我在这真的没法下定论,每个人对游戏的偏好不同当然对不同游戏的爱好也不尽相同,这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所以这三款同样出自2008年的网页版三国游戏到底如何,希望各位小伙伴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0、《地下城与勇士》
《地下城与勇士》(DungeonFighter,简称DNF)是由韩国(Neople)开发、中国内地由腾讯游戏代理运营的动作角色扮演ARPG格斗网游。该游戏是一款2D卷轴式横版格斗过关网络游戏,大量继承了众多家用机、街机2D格斗游戏的特色。以任务引导角色成长为中心,结合副本、PVP、PVE为辅,与其他网络游戏同样具有装备与等级的改变,并拥有共500多种装备道具。每个人物有10个道具装备位置,在游戏中可以允许最多4个玩家进行组队挑战关卡,同样也可以进行4对4的PK。这款游戏于2005年8月韩服开放,2008年6月19日国服公测。
《地下城与勇士》应该算是我正式、深入接触的横屏格斗类街机模式网游。虽然之前出的《功夫小子》、《QQ三国》、《冒险岛》(刚才这几款游戏在我前面的文章当年玩过的经典网络游戏,你还记得吗?(2007年)上 当年玩过的经典网络游戏,你还记得吗?(2007年)下 当年玩过的经典网络游戏,你还记得吗?(2003-2004) 都已经写过,小伙伴可以点击连接查阅)这些游戏也都玩过,但是可能是年龄原因、也可能是游戏风格原因,最终都没有玩的太久、太深入,直到有《地下城与勇士》,我才真正感觉找到了当年在游戏厅玩街机游戏的快感,也才是正八经的玩了那么几年。这款游戏由于其内容繁多、剧情丰富、人物设定及其技能都及其复杂,所在这种盘点的文章中要把这些详尽的写出了也不是那么合适,所以这里我就只分享一下自己对这款游戏的感受好了。
阿修罗——这个短刀我真受不了
说起来我玩《地下城与勇士》算是比较早的,开服第二天一大早就到网吧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账号,选取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当时烂大街的“鬼剑士”。我相信很多当时选用“鬼剑士”的小伙伴和我想法一样,就是觉得这个角色很帅,剑很漂亮,而且操作起来最有街机游戏的感觉,实际的游戏体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个觉得确实很好玩也很好上手。奈何后来转职出现了失误,当时就感觉“阿修罗”这个职业名字很霸气,就果断转了“阿修罗”,但是看到“阿修罗”的专属武器的造型后,我就后悔了,因为短刀实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以至于我即使是爆出自己的好武器都提不起精神来。后来陆续有练过“蓝拳”、“大枪”、“召唤师”、“圣骑士”等等,但说实话没有一个玩得出彩的,就占个过瘾了[我想静静]。
直到今天,看到游戏中的赛利亚,看到艾尔文防线接头的每一个NPC,听见那熟悉的音乐,还会把把我的思域拉回那是一起“刷图”的日子。
关于DNF这款游戏,相信您每一位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也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咱们共同分享讨论!
11、《封神榜2》
《封神榜2》取材于中国神幻经典名著《封神演义》,是由金山烈火团队顶级研发力量精心打造的又一款神幻网游大片。《封神榜2》恢宏地展现了商周时期那段在古老中国大陆上发生的人神共战的年代。《封神榜2》基本的游戏风格和游戏定位和《封神榜》是一致的,即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神幻类网络游戏,ARPG游戏的特性决定了《封神榜2》是以战斗作为游戏的主要乐趣,同时具备网络游戏必要的社区因素。
这是我这个专题系列文章中第三次写到《封神榜》系列的游戏了(《封神榜》和《封神榜国际版》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当年玩过的经典网络游戏,你还记得吗?(2007年)上中写过,欢迎小伙伴点击连接查阅)。其实《封神榜国际版》和2004年最先出的《封神榜》原版是比较接近的,相比与这个《封神榜2》而言,我个人感觉《封神榜国际版》要更好玩一些,pk过瘾、升级速度快,但就是比较烧钱。《封神榜2》变成了3D画面,人物造型也更加Q一些,内容更丰富、装备也更多了,但我个人感觉游戏体验并不如先前的两个版本。当然游戏这种东西也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事情,哪个好玩哪个不好玩也是多取决于个人偏好,所以这也只代表我的感受,您有其他看法也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好了,本期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您还有什么知道的2008年出品的经典网络游戏?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文章的最最后我又要唠叨了,经典网络游戏实在太多太多,如果我把您心中的经典遗漏了或者说错了,还望您多多指正!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宦官外戚交替当权的东汉朝廷早已腐朽不堪,终于迎来属于他的历史终结,黄巾起义。东汉朝廷无力镇压,只得令地方豪强各自募兵剿灭起义军,曹操刘备孙坚公孙赞袁绍袁术刘表张绣马腾陶谦……一众风云人物纷纷崛起,可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黄巾起义最终宣告尘埃落定,汉灵帝却骤然崩逝,大将军何进手握军权,何太后垂帘听政,而受汉灵帝宠幸的十常侍岌岌可危,由此引发了一场宦官与外戚之争。大将军何进命令西凉董卓进京,曹操劝阻,而何以为,袁绍四世三公,而曹操不过以宦官之后,门下校尉之辈,没有多少见识。而何进的骄傲自大,使得他被张让埋伏的刀斧手乱刀砍死,而董卓趁机挟持少帝与陈留王,拥兵自重,手握朝政大权,改立皇帝为陈留王,是为汉献帝。
董卓为人残暴,怨声载道。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只得亡命天涯,好似得上天庇佑逃回家乡,招募大军前去与袁绍等18路诸侯相会,联合起兵讨伐董卓。
此时,为平定黄巾起义功勋卓著的刘关张三兄弟却郁郁不得志,又听闻董卓挟天子而令诸侯,刘备身为皇室宗亲,心怀大志,于是兄弟三人也前去投靠,想要一展宏图。
此时诸侯联军中,袁绍四世三公但是为人心胸狭窄,袁术心术不正挑拨各路诸侯,克扣粮饷,而心怀大志与讨贼建功者也不过就是屡屡任职先锋的孙坚,刺杀董卓未果前来投奔的曹操,还有郁郁不得志前来一展宏图的刘关张三兄弟,并且不可遗忘的是,诸侯之间互为仇敌,互相敌视,难以团结一心。
虽然诸侯联军不能团结一致,但董卓不得人心,为天下公敌,最终焚毁洛阳,挟持汉献帝逃往长安,而只顾私利,畏缩不前的诸侯联军却止步洛阳,错失了大好时机,没能夺回汉献帝,诛杀国贼董卓。自此诸侯联军分崩离析,各自割据一方,陷入军阀混战。
王允以美人计使吕布诛杀董卓,但事成之后王允骄傲自大,竟然要全歼西凉军,李郭二将收拢西凉军旧部逼近长安,王允跳城而亡,汉献帝再次落入贼人之手。国舅董承智计杀李郭,保护汉献帝来到洛阳,袁绍不想迎归天子,恐天子分其权柄,曹操则亲率大军前往洛阳迎归天子与许昌,自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此以后,曹操借着天子的威势,剿灭弱小的诸侯,节制和盟好强大的诸侯,变得日益强大。此时曹操的父亲却为徐州刺史陶谦手下的部将所杀,曹操以此为由,出兵讨伐徐州,徐州此地乃水路交通枢纽,土地肥沃,得之可望东南。而此时曹操一生的敌手,刘备横空出世,在手下不过几千士卒,关张赵三将而已,却大败曹操,保徐州安然无恙,陶谦死后将徐州刺史之位传于刘备,刘备自黄巾起义开始,漂泊十余载终于有了自己的根基之地,但此时,吕布前来归顺,刘备认为吕布是英雄,所以曾经在虎牢关下就没有诛杀吕布,如今吕布来投,刘备不计前嫌迎吕布入城共商大事,却不料家贼入门,失去了他一生中第一次根基之地,只得忍辱负重,投在曹操手下。
曹操后来破徐州,生擒吕布,后杀之。正逢此时,曹操刚刚班师回朝,袁术率军南下,正好经过徐州。刘备与公孙赞乃是少年挚友,然公孙赞为袁术所灭,刘备以此为由求得曹操兵马五万前往徐州大破袁术,随后刘备坐拥徐州,割据一方。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北方一场巅峰决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注定了曹操将一统北方,称霸天下。曹操彻底剿灭袁绍之后,一统北方,并开始将目光转向江南,兵锋直抵荆州,刘表之子不战而降,荆州30万水军投降曹操,曹操致辞拥兵百万,水陆兼备,看向东南愈发癫狂。
孙坚大破洛阳之后,欲回东南,但其身怀传国玉玺,袁绍令刘表截杀,孙坚英雄一世,就死在刘表的截杀之下。孙坚死后,其子孙策投靠袁术,献上传国玉玺,带领一支兵马以报仇为名,征战东南,号称江东小霸王,后为许贡门客所害,传位于其弟孙权。
孙权年少掌权,周瑜乃江东水军大都督,孙策帐下第一大将,掌控兵权。此时曹操拥兵百万虎视东南,东吴内忧外患,仿佛注定曹操将就此一统天下。但历史总是戏剧性的。
刘备与曹操数次作战,皆大败而归,退避新野,在水镜先生的指点之下,三顾茅庐,求得一生之中最大的贵人,诸葛亮出山相助。博望坡大破曹军,火烧新野,数败曹军,中独木难支,败退江夏,但因其数次大胜,求得喘息之际,诸葛亮一叶扁舟,孤身前往东吴舌战群儒,激将法基德周瑜力主死战,东吴文武百官上下一心,誓与曹军死战,可谓三国历史之伏笔,暗示了三国鼎立的结局。
诸葛妙计,周瑜智谋,最终曹操不敌,大败赤壁,只得仓皇而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天下格局。诸葛亮趁势夺取荆州,作为根据之地,但荆州原本应该归于东吴,诸葛亮以没有根据之地为由拒不归还,因为日后的吴蜀之战埋下伏笔,之后诸葛亮智取西川,真正让漂泊一生的刘备拥有了立足之地,从此刘备与曹操的作战,形势逆转,刘备开始屡战屡胜,关羽在荆州更是水淹七军,但关于为人傲慢,面对孙权联姻之情时,言孙权之犬子怎么配关羽之狐女,最终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三国的奠基人物,曹操率先去世,其子曹丕登基称帝,建立魏国;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而东吴孙权,一没有天子禅位,二不是汉室正统,所以只称吴王,等到孙权曹丕纷纷去世后才于公元229年称帝,刘备称帝之后,形势一片大好,本应北伐中原,一统天下,奈何刘备顾及兄弟之情,手足之义,发动伐吴之战,最终与一统之机失之交臂,夷陵之战惨败,不久便亡故了,刘备死后,诸葛亮为汉丞相,成为刘禅的相父,主持蜀国军政。
自夷陵之战后,三国进入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时期,曹丕在北方屯田新政,改革官员制度。诸葛亮在蜀汉,教化蛮族,发展纺织业,兴修水利,鼓励农业生产,富国强兵。孙权在东吴,发展商业,更是派出大将卫温于公元230年出访琉球,也就是今日之台湾,东吴振兴。
三国各自因地制宜,富国强兵。曹丕两次讨伐东吴,皆刹羽而归,在位不足十载遍及离世,其子曹睿登基,诸葛亮开始北伐,也是三国最为惊心动魄的时期,所谓空城计、挥泪斩马谡、木牛流马……诸多历史佳话,大多出自于此,诸葛亮五次北伐,用兵如鬼,神乎其神,曹真战败病故,魏国无人可用,司马懿趁势横空崛起,总理魏国军事,与诸葛亮对峙雍凉,最终活活熬死了诸葛亮。诸葛亮留下遗言,司马懿不死,不得北伐。司马懿在此时期,在军中树立威严,扶植亲信,如郭淮、孙礼、邓艾等,积蓄力量。
诸葛亮死后,曹睿因猜忌司马懿,令其回到洛阳,不再起用。后来,幽州叛乱,曹睿再次启用司马懿前往平定叛乱,司马懿用了不到一年便班师回朝,而曹睿因骄奢淫逸最终病逝,壮年而亡,传位于只在束发之年的曹芳为帝,用司马懿曹爽为辅政大臣,曹爽素与司马懿不和,一开始控制朝政就明升暗贬,令司马懿不再手握实权,司马懿只能装病在家,曹爽最终野心膨胀,想要借前往高平陵祭祀之际,登基称帝,司马懿在曹爽走后,铲除曹爽亲信,一举掌控洛阳,下得曹爽归降,从此司马家掌控朝政,司马懿成为了第二个曹操。
后诸葛亮的学生将维在司马懿死后十次北伐,刹羽而归,邓艾与钟会灭亡蜀汉,后司马炎代魏称帝,东吴孙皓残暴无道,司马炎趁机讨伐,一举荡平东吴,于公元280年一统天下,自此天下归晋。
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事件叫三家分晋,讲的是晋国的三家大夫,在架空晋国国君之后,各立门户,建立国家;而在东汉末年三国创始人脱颖而出,最终鼎立天下,最后归于晋朝,令人费解,这或许便是历史上的规律,晋这个王朝国号,也许是司马家有意而为之,便不得而知了。
三国风云之:战徐州
(作者:徐州峰兄)
(开篇语:建议大家都来写“三国地方志”
本文没有穿越,没有架空,没有情色,只是把小说《三国演义》关于徐州的片段,老老实实进行汇总、扩张。
《三国演义》作为史诗级巨著,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繁杂,因此很多情节过于浓缩、简短,这为后来人的再创作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本文拟以现代人的思维,去观照三国人物的言行,去“填充”故事情节的大量空白。
同时将历史舞台的聚光灯,聚焦在徐州这一地,写成三国时期的“徐州地方志”。动机只有一个:作者是徐州人,极爱家乡,企图将本文作为振兴徐州文化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如能成为家乡人和喜爱徐州者的文化消遣,作者将倍感荣幸。
这种对三国的再创作方式,也是一个有趣的尝试。作者希望有更多文友,为自己的家乡写“三国地方志”。 中华文化之复兴,离不开地方文化之复兴。而中国很多地方文化尤其是北方,历经千年战乱、天灾的洗劫,传承与底蕴已经相当稀薄,形成“有历史没文化”的尴尬局面。这需要后来人去不断的挖掘、填充,毕竟那是咱的家乡。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承载太多的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荣耀,相信三国迷们在里面看到家乡的名字,内心是骄傲的。这种巨著,最值得我辈“厚颜无耻”的进行再创作、再发挥,相信再过一千年,这样的“三国啃老族”仍然不绝。
所以,你也可以写一部“三国地方志”,和我一起接龙。)
第一章:三让徐州
1、找一个陪你下棋的人
东汉末年,初秋,徐州太守府,俊朗青年陈登在和老迈的太守陶谦下围棋。
陈登是徐州世家陈家年轻一辈的翘楚,祖上是大汉朝的开国功臣陈平,陈家是货真价实的徐州老户。陈登善机变,有远谋,且为人谦和,很受太守陶谦的器重,引为幕僚,是陶谦最亲近的谋士。
当然,老江湖陶谦看重陈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重陈家的底蕴,尤其是陈登的爹,陈家家主陈珪,一个老谋深算快成精的老家伙。
陶谦喜欢找陈登下棋,起初陈登年轻气盛,总把陶谦这个臭棋篓子杀的丢盔弃甲,陶谦也不端领导架子,还是笑呵呵的样子。近期陈登结婚成家,多了几分老成气质,也知道下棋让着领导几分。下棋嘛,不就是个消遣娱乐吗,何必计较胜负?
尽管少年时教棋的老先生把棋道说的多么玄乎,什么天圆地方,什么人生哲理,陈登从来当耳旁风。陈登信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胸中意气掌中剑气,是建功立业人世历练之中探寻真理。从小小棋道中领悟大道,其实就是牵强附会忽悠自己。
陈登看出来了,对于陶太守来说,下棋就是工作之余换换脑子,别看徐州现在风平浪静,实则到了变天的前夜。这段日子陶太守过的很累。
这不,老陶指着自己一块棋,话中有话的说:“这座城快守不住喽,两面夹击,两头受气。”陈登随口说:“倒不至于,活下来绰绰有余。”陶谦笑道:“那也是水平比我高的,才知道怎么个活法,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最近总在琢磨着,去哪找另外一个人和你下棋。”
陈登心中一紧,抬头茫然看着对面这个老人。陶谦人如其名,是一个谦谦君子,或者说就是个老好人儿,靠祖上蒙荫做了一郡太守,没有突出的才干和野心,全靠广结善缘在这乱世中好歹活着。徐州是东方的一处大郡,却谈不上兵强马壮,根本就是夹缝中求生存的架势。这自然让有为青年陈登深深不满。
陶谦也没了下棋的兴致,起身踱步,像驴子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叫着陈登的表字说:“元龙,徐州危矣!”
陶谦眉头结成两块疙瘩,说:“我大汉自从高祖建朝,先有天下升平的文景之治,再有武帝的扫荡四荒,成就万国来朝的鼎盛帝国。你说这些龙子龙孙咋就一代不如一代呢?这几十年外戚与宦官弄权,朝野一片乌烟瘴气,也伤了民生的根本。再加上天灾,老百姓没了活路,这才有了黄巾贼挑头造反。可怜朝廷国库空虚,连打仗平反的军队都养不起,只好用饮鸩止渴的法子,居然允许地方有权成立武装,就地剿匪。”
陶谦又回到棋桌前坐下,重重叹气说:“这匪是镇压了,可这地方割据的局面又形成了。这帮人心野啊,淮南袁术,河北袁绍,兖州曹操,哪个不想当皇帝?”
陈登见老头一气说这么多,着实累的不轻,便接过话头说:“现在黄巾方定,下一步就要进入群雄争霸的阶段,使君是担心徐州成为被群狼抢食的肥肉吧。”
陶谦又叹口气说:“我徐州地处南北中枢,现在北有曹操,南有袁术,不被哄抢也难啊。尤其是那曹操,本没有多好的出身,仗着镇压黄巾一夜暴富,最近又是招兵买马,又是招贤纳士,他的野心绝对比二袁加起来都大。我徐州和他做邻居,可不就是远交近攻吗?”
陈登年轻气盛,看不惯老头只会唉声叹气,有心激一下这位州牧,便提高嗓门说:“使君,既然群雄争霸的大势近在眼前,我徐州为什么不能成为一雄?我徐州是大汉高祖的老家,本就是龙飞之地,兼又沃野千里,人丁兴旺,怎么不能和诸侯抗衡?”
话说到这,陶谦就像泄气的皮球一样,愈发颓丧,说:“如果早十年,我还有争雄之心,如今我都是快死的人了,两个儿子又不中用,我还能拿徐州百姓白白送死吗?所以啊,我说要再找个人和你下棋喽。”
陈登一时无语,陶谦本就是个好好先生,再加人到暮年,让他兴起争霸之心确实不现实。
陈登沉吟,试探说:“那就把徐州送给一个好人家,不亏待咱徐州百姓就好。也没有选择,曹操和袁术,二选一,送给袁绍也隔太远了。”
陶谦摇头,说:“这两家都不行。袁术人如其名,就是不学无术,只是仗着出身好而已,群雄真打起来,袁术绝对第一个死翘翘。那曹操胸怀大志,还是个狠角色,可是我不喜他阴险狡诈。我替汉家天子守故里,总要找一个堂堂君子吧。”
陈登一撇嘴,心想:“在这乱世,君子值几文钱?”
陶谦忽然一眯眼,笑着说:“再说了,我徐州送给哪路强豪,他的实力都要倍增,群雄争霸的天平就会过度倾斜,某人就会早日当皇帝,那就不好玩喽。”
陈登也附和这位使君阴险的笑起来,心想连这谦谦君子也有唯恐天下不乱的暗黑心理啊。
陈登明白了,作为大汉朝根正苗红的臣子,陶谦把徐州让给任何的土豪,都不甘心哪。陶谦让贤是板上钉钉了,可是谁又是徐州的天选之子呢?
一道人影的闪进,打断了陈登的思绪。但见太守府管事刘真施礼道:“启禀使君,萧关有报,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去琅琊接父亲曹嵩回兖州,刚刚过了萧关。”
陶谦、陈登同时站起,说曹操曹操到啊。
陶谦问道:“曹嵩怎么会在琅琊?”刘真答道:“萧关问过了,曹父一直在琅琊隐居,躲避战乱。”
陶谦自语:“如今天下太平了,儿子也出息了,就接老子去享受荣华富贵了。可笑啊,曹操的父亲居然一直隐居在我眼皮子底下,我却一无所知。”
陈登赶紧打圆场,说:“让人知道了,还叫隐居吗?”陈登心细,问:“那泰山太守带了多少兵马?”刘真说:“只有区区五十骑。”
陶谦和陈登面面相觑。陈登赶紧替陶谦把疑问说出来:“这护卫也太少了吧,虽说天下初平,可黄巾余党也不安生。他曹操怎么会如此托大?”
陈登看向陶谦,说:“莫非,他要让咱们当地主的来当保镖?”
陶太守沉吟,说:“密切监视他们的行踪。”刘真施礼退下。
陶谦呵呵一笑,说:“我没说错吧,曹孟德一肚子阴险狡诈,接亲爹这样的大事也耍心眼。他是在试探我的态度啊。”
陈登说:“咱还能有什么态度,只能先巴结再说了。”
陶谦看着这个心腹谋士,笑说:“我有的选择吗?肯定待若上宾,小心伺候,能延缓他曹操攻我徐州。”
陈登回家,立刻将此事汇报给父亲,陈家家主陈珪。陈老头第一反应是哈哈一笑:“这个曹操,不愧是枭雄,连亲爹都当成政治斗争的砝码,他确实是在试探陶太守的态度啊。如果太守的接待有一点瑕疵,曹孟德就会打响群雄争霸的第一战,攻占徐州!”
陈登说:“父亲,这事其实不复杂,就是个迎来送往,使君不可能在礼仪上有所亏欠。”
陈老狐狸嘿嘿一笑,说:“曹孟德本就是要接他父亲,这次试探陶太守,就是顺水推舟而已,对他没有任何损失。如果这次陶谦过关,曹操就会放心去西边和北边开疆裂土。如果这次有纰漏,曹操来抢徐州就师出有名了。”
陈登茫然说:“这次就是简单的吃吃喝喝,大不了陶太守再派兵护送,能有多大的纰漏?”
陈珪说:“其实事情就如你说的这样简单,出纰漏比不出纰漏都难,这样能保我徐州至少两年的太平。但愿太守别让曹操鸡蛋里挑出骨头。”
陈登说:“父亲,我们要不要借此机会,和曹父交好。如果徐州迟早归曹操,我们家族可以先结下一份善缘。”
老狐狸抬眼看着儿子许久,看得陈登心里发毛,他对父亲可是敬多畏更多。
陈珪慈祥的笑着说:“我儿终于学会为家族考虑了,善!”
老狐狸慈眉善目说:“你能够看出徐州必将归曹操,我很欣慰。但是,现在不是我们陈家表现的时候,而是他陶太守表现的时候,我们这时候表现,给人印象不深刻啊。”
老狐狸盯着自己最得意的儿子的眼睛,说:“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咱不跟太守抢这一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