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敖包用以做什么?

祭敖包: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
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土堆。
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
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
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
祭敖包的时间不固定。
蒙古贞地区多在农历七月十三日。
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
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
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
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
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
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
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
祭敖包的规模、形式多种多样。
旗有旗敖包,村有村敖包。
祭祀时,不论官吏还是平民一同进行礼仪活动。
先请喇嘛烧香点火、诵经说文,大家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走三圈并叩拜。
礼仪结束后,举行欢宴。
在高兴之余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和歌舞等盛大的那达慕活动。
最初是为了在广阔无垠的草原或原野上树立个标志。
到后来就不单单是标志了,后来牧民用来祭祀,祈祷,用于感谢上苍的。。敖包Obo萨满教神灵所居和享祭之地。
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木、石、土堆。
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
敖包神被视为氏族保护神,祭敖包为重要祭祀仪式,于每年夏历六、七月间举行,供奉羊、酒、奶酪,点火、焚香,由萨满跳神后,参加者将祭品分食。
鄂温克等族也有类似的祭敖包仪式。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萨满跳神一般已改为喇嘛念经,祭敖包不再是纯粹的萨满教的祭祀活动。
一、祈求苍生天,望风调雨顺。
(不现实,但确实是由来)二、草原上的人家相互居住的距离比较远,最近的也有几公里。
通过祭敖包活动可以聚在一起,交流、探讨、叙旧。
(现实意义)三、那种氛围可以增加民族情感。
(现实意义)四、可以给生活增添色彩。
祭敖包活动一般都有搏克、赛马、射箭等观赏性极佳的项目。
还有物资交流。
(现实意义)五、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丝挣扎。
(现实意义)

敖包有什么作用?

您好: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
在古代,蒙古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大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管这些部分的神灵。
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
个别的圣地就是敖包。
这种圣地也是各家族在自己的领地建起来的假山。
蒙古族祭祀敖包并崇拜有加,大概缘于古代的祭圣山。
祭圣山又与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
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各式各样的敖包(20张)汗下山后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
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
”元代,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
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见《蒙古风记》)。
这种山只是“像山”,不是自然的山,是人用石头或土堆起来,所以蒙古语称“敖包”。
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
“敖包”有用石块垒起的,也有用土堆起来的。
外围12个小堆,围绕中间,1个堆构成的大“敖包”最多,多筑于山顶丘陵之上,一般呈圆形,顶端插有柳条等,形似烽火台。
最初都以部落为单位筑“敖包”。
人们每逢外出远行,凡路经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马向“敖包”参拜,祈祷平安。
还要往“敖包”上添上几块石头或几捧土,然后跨马上路。
随着喇嘛教在蒙古社会传播,到了清朝时期,有了以部落为单位,每年举行一次“祭敖包会”的习俗。
祭祀一般都在旧历五月中旬举行。
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是蒙古语的音译,汉意是“石堆”或“鼓包”,意思是“堆子”。
像大海一样的茫茫草原,没有可以指路的标识,行政区划、游牧分界更无以识别,人们就垒石成堆或垒土成堆,作为路标和界标,这就是敖包的最初来历。
后来,有鉴于中原民族以山为天之象征,祭山祈年,离山较远的草原上的人们,便“垒石为山,视之为神”,以进行各种祭祀活动于是敖包又成为天和神的象征。
内蒙古大草原的各地都有敖包,敖包一般位于高坡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体,高达数丈。
从远处看,真好像一座座尖塔,傲视苍穹。
每个敖包还多有自己的名称,通常以所在地名等命名。
过去,各盟、旗有敖包公用的大敖包,富裕的人家还有自己的“家敖包”。
敖包的数目不尽相等,有的是单独一个,有的是7个或13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
人们出

敖包对蒙古人有什么意义

这首海内外尽人皆知、人人都能唱的歌曲《敖包相会》,使得“敖包”一词在中华各民族当中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可是对蒙古族以外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敖包,仍然是一个模糊或陌生的概念。
许多男人在唱着《敖包相会》,把美丽的姑娘等来了,却可能一直没弄清“敖包”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敖包可能指蒙古包;有人说,敖包是寺庙的意思……这,都是对“敖包”一词的误解。
其实,“敖包”是蒙古语译音,意为用木、石、土垒成的堆。
祭祀敖包,是古老、神奇的蒙古高原上最常见,而且最热闹的祭祀活动。
在祭敖包这一祭祀活动中,敖包是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
那么,古老、辽阔的蒙古高原上的敖包究竟起源于什么呢?记者就此查询了大量史料和学术文章,以图找到最科学的说法。
一些学者认为,“祭敖包”是萨满教的源头。
因为萨满教义有三种信仰内容,一是大自然崇拜,二是图腾崇拜,三是始祖崇拜。
而祭敖包是以大自然崇拜为目的。
因此,祭敖包与敖包文化来自比萨满教更早更为原始的信仰和文化形态。
有的学者认为,敖包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化石,是从初民时代留存到今天的信仰的见证。
从象征意义上说,石堆可能代表高山,敖包上的树或树枝可能代表森林,是天地山川神祗的栖息之地,亦是祖先魂灵要回去的圣地。
如果排除敖包的宗教、象征意义,按着人类在初民时代的生存需求考虑,敖包在北方草原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能是什么呢?许多学者认为,它的初始意义,便是路标。
它是人们为了在茫茫草原上辨方向、求生存而动用的智慧之举。
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图腾,崇拜它,信仰它,对它许心愿,祈求幸福,这便成为人们在生存之外求发展的愿望……就这样,敖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越积淀越深厚,越流传越久远。
随着历史的发展,敖包作为路标作用,日渐淡去,逐渐成为一种祭祀、纪念活动,再后来又带上了旅游文化的色彩

敖包是做什么用的

什么是敖包?这首海内外尽人皆知、人人都能唱的歌曲《敖包相会》,使得“敖包”一词在中华各民族当中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可是对蒙古族以外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敖包,仍然是一个模糊或陌生的概念。
许多男人在唱着《敖包相会》,把美丽的姑娘等来了,却可能一直没弄清“敖包”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敖包可能指蒙古包;有人说,敖包是寺庙的意思……这,都是对“敖包”一词的误解。
其实,“敖包”是蒙古语译音,意为用木、石、土垒成的堆。
祭祀敖包,是古老、神奇的蒙古高原上最常见,而且最热闹的祭祀活动。
在祭敖包这一祭祀活动中,敖包是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
那么,古老、辽阔的蒙古高原上的敖包究竟起源于什么呢?记者就此查询了大量史料和学术文章,以图找到最科学的说法。
一些学者认为,“祭敖包”是萨满教的源头。
因为萨满教义有三种信仰内容,一是大自然崇拜,二是图腾崇拜,三是始祖崇拜。
而祭敖包是以大自然崇拜为目的。
因此,祭敖包与敖包文化来自比萨满教更早更为原始的信仰和文化形态。
有的学者认为,敖包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化石,是从初民时代留存到今天的信仰的见证。
从象征意义上说,石堆可能代表高山,敖包上的树或树枝可能代表森林,是天地山川神祗的栖息之地,亦是祖先魂灵要回去的圣地。
如果排除敖包的宗教、象征意义,按着人类在初民时代的生存需求考虑,敖包在北方草原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能是什么呢?许多学者认为,它的初始意义,便是路标。
它是人们为了在茫茫草原上辨方向、求生存而动用的智慧之举。
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图腾,崇拜它,信仰它,对它许心愿,祈求幸福,这便成为人们在生存之外求发展的愿望……就这样,敖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越积淀越深厚,越流传越久远。
随着历史的发展,敖包作为路标作用,日渐淡去,逐渐成为一种祭祀、纪念活动,再后来又带上了旅游文化的色彩。

敖包是什么东西?

在无际的草原上,时时会看到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上插有柳枝,此谓神树,神树上插有五颜六色的神幡。
巨大的石堆矗立在草原上,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这就是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
敖包是干什么用的?

敖包相会中的敖包是指什么?

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地庙大概差不多。
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
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会。

廒包是什么意思

廒包是什么意思您说的是不是敖包相会里面的“敖包”呢,敖包是指在蒙古大草原那边,有个叫敖包的地方,是用石头堆起来像小山一样的小山包,是青年男女约会,许下誓言的地方应该就是现实中的蒙古包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最早的敖包是牧民用来做什么的

最早的敖包是牧民用来做什么的敖包不是住人的,是祭神的石头堆。
“敖包”蒙古音译,意思是“堆”。
敖包本源于萨满教,玛尼堆源于苯教,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和苯教在战争中联合,形成当地特有的佛教叫做藏传佛教。
玛尼堆就是一个例子,藏传佛教在蒙古大地上盛传之后,敖包崇敬也与玛尼堆崇敬有了类似之处。
例如都会插经幡、树枝,人们路过的时候会跪拜、转敖包转玛尼堆祈福。
在标志性地形上面,会有敖包或玛尼堆。
蒙古民族会在广阔的草原上砌一个敖包,藏族会在湖边、山口上堆一个玛尼堆。

为什么会有敖包呢?

什么是敖包?bayaer05原创于2023年1月5日12:1这首海内外尽人皆知、人人都能唱的歌曲《敖包相会》,使得“敖包”一词在中华各民族当中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可是对蒙古族以外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敖包,仍然是一个模糊或陌生的概念。
许多男人在唱着《敖包相会》,把美丽的姑娘等来了,却可能一直没弄清“敖包”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敖包可能指蒙古包;有人说,敖包是寺庙的意思……这,都是对“敖包”一词的误解。
其实,“敖包”是蒙古语译音,意为用木、石、土垒成的堆。
祭祀敖包,是古老、神奇的蒙古高原上最常见,而且最热闹的祭祀活动。
在祭敖包这一祭祀活动中,敖包是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
那么,古老、辽阔的蒙古高原上的敖包究竟起源于什么呢?记者就此查询了大量史料和学术文章,以图找到最科学的说法。
一些学者认为,“祭敖包”是萨满教的源头。
因为萨满教义有三种信仰内容,一是大自然崇拜,二是图腾崇拜,三是始祖崇拜。
而祭敖包是以大自然崇拜为目的。
因此,祭敖包与敖包文化来自比萨满教更早更为原始的信仰和文化形态。
有的学者认为,敖包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化石,是从初民时代留存到今天的信仰的见证。
从象征意义上说,石堆可能代表高山,敖包上的树或树枝可能代表森林,是天地山川神祗的栖息之地,亦是祖先魂灵要回去的圣地。
如果排除敖包的宗教、象征意义,按着人类在初民时代的生存需求考虑,敖包在北方草原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能是什么呢?许多学者认为,它的初始意义,便是路标。
它是人们为了在茫茫草原上辨方向、求生存而动用的智慧之举。
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图腾,崇拜它,信仰它,对它许心愿,祈求幸福,这便成为人们在生存之外求发展的愿望……就这样,敖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越积淀越深厚,越流传越久远。
随着历史的发展,敖包作为路标作用,日渐淡去,逐渐成为一种祭祀、纪念活动,再后来又带上了旅游文化的色彩。

敖包”的意思如何?

【词语】:敖包【拼音】:áobāo【解释】:蒙古族人民做路标和界标和堆子,用石、土、草等堆成。
旧时曾把敖包当做神灵的住地来祭祀。
封建统治阶级常利用祭敖包的活动向牧民勒索牲蓄等。
也译作鄂博。
这首海内外尽人皆知、人人都能唱的歌曲《敖包相会》,使得“敖包”一词在中华各民族当中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可是对蒙古族以外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敖包,仍然是一个模糊或陌生的概念。
许多男人在唱着《敖包相会》,把美丽的姑娘等来了,却可能一直没弄清“敖包”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敖包可能指蒙古包;有人说,敖包是寺庙的意思……这,都是对“敖包”一词的误解。
其实,“敖包”是蒙古语译音,意为用木、石、土垒成的堆。
祭祀敖包,是古老、神奇的蒙古高原上最常见,而且最热闹的祭祀活动。
在祭敖包这一祭祀活动中,敖包是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
那么,古老、辽阔的蒙古高原上的敖包究竟起源于什么呢?记者就此查询了大量史料和学术文章,以图找到最科学的说法。
一些学者认为,“祭敖包”是萨满教的源头。
因为萨满教义有三种信仰内容,一是大自然崇拜,二是图腾崇拜,三是始祖崇拜。
而祭敖包是以大自然崇拜为目的。
因此,祭敖包与敖包文化来自比萨满教更早更为原始的信仰和文化形态。
有的学者认为,敖包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化石,是从初民时代留存到今天的信仰的见证。
从象征意义上说,石堆可能代表高山,敖包上的树或树枝可能代表森林,是天地山川神祗的栖息之地,亦是祖先魂灵要回去的圣地。
如果排除敖包的宗教、象征意义,按着人类在初民时代的生存需求考虑,敖包在北方草原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能是什么呢?许多学者认为,它的初始意义,便是路标。
它是人们为了在茫茫草原上辨方向、求生存而动用的智慧之举。
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图腾,崇拜它,信仰它,对它许心愿,祈求幸福,这便成为人们在生存之外求发展的愿望……就这样,敖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越积淀越深厚,越流传越久远。
随着历史的发展,敖包作为路标作用,日渐淡去,逐渐成为一种祭祀、纪念活动,再后来又带上了旅游文化的色彩。

标签列表

    发表评论